前一段时间在网上看到一个同学的书评,自己很感兴趣想找来读一读。在图书馆搜了一上午,没什么结果,师大的图书馆啊……自己又不愿意看电子书,总觉得电子书只适合一些消遣类的青春小说,对于很严肃的或者一些名著总有一些敬畏心理,不能只单单拿个手机来看,好像会轻慢了似地。终于问别人借来了一本,还是个盗版,不过总算有种东西拿在手里的实在充实之感。放在床头每天睡前翻个几页竟然让我两个星期就看完了,从这件事情上就能看出累积的功效。
对于钱钟书,最初知道他还是从他那一句“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认识那个下蛋的母鸡呢?”,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时候就是各种从他人之口听到看到的关于《围城》的盛誉,到今天才算是看过一遍。书中的人物大都有鲜明性格的特点, 苏小姐的那一点老女人的傲气其实更显得做作。,唐小姐率真可爱,算是书中完美坦白的女孩,方逐翁有些迂腐和那个时代的虚荣,小说里的人物关系让人觉得很真实,就像每个生活中的小人物都会遇到很多的苦恼问题,并不像有些书中的人物单单凭借着什么勇气 坚定等就能迎来幸福的生活。方鸿渐最大性格的特点就是懦弱,犹豫不决,拿得起却放不下。之前对于周家的亲事,自己并不喜欢,就因为父亲的一封信马上断绝了悔婚念头。回国之后又看见丈人家的经济实力等,便开心的过起了寄住人下的生活。这其实是现实中每个人都会有的懦弱,由他便展现的淋漓尽致。及至和苏唐两人的纠缠,更是如此。鸿渐本不喜欢苏文纨,但却始终没有个明确的态度,应景的话没少说,最后更是在月光下吻了苏小姐,最后也导致了和唐小姐的分手。
他的这种性格导致他无论走到哪里都处处碰壁,哪里都是他的围城。先是在丈人的银行工作,之后跟着辛楣去三闾大学,辛楣走后,回到辛楣介绍的报馆工作,最后甚至想到重庆投靠辛楣。他没有一点能靠自己闯荡的勇气,最后柔嘉的失望也是必然。后来成了家,在家中和柔嘉的姑姑更是不对头。结婚后发现原来的一切都变了样,温柔有时候还有点妩媚的孙小姐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争执,吵架……面对这些,鸿渐能想到的只有抱怨,变着法的和妻子争执,他的勇气用于和柔嘉吵架,却并没有拿起问题解决的勇气。
书中刻画的人物大都很真实,也很现实。每个人都为自身的那一点利益使出各种伎俩,在三闾大学的“政治斗争”,和现实的社会有多相似。分权立派,培植亲信,最后无权无势更无手段的方鸿渐出局。他在国外买了个野鸡文凭回国,骨子里却也有文人的清高,但是却又不能完全清高,对于一些人嗤之以鼻,却无任何施展的能力。有骨气嘲弄却没骨气改变之流。”
至于全书中我最喜欢是赵辛楣,他好像是作为鸿渐的反面来刻画的。喜欢苏文纨就尽量去追求,最后她结婚也利落的放手。很痴情,却也明智利落。工作生活中自有那一种大方勇敢的劲头,当然他也有自己的性格缺点,但还是最喜欢他。
我们身处这样的社会,没有一点本事只会抱怨何处不是围城呢。其实真正的围城是人们心理设下的防线太多,很多人都像鸿渐如果不改变自己,恐怕一生难走出。
我很喜欢小说的结尾之处。“那只祖传的老中从容自在地打起来……六点钟十五个钟头以前,那时候鸿渐在回家的路上,蓄心要对柔嘉好……柔嘉在家里等鸿渐回来吃饭……这个时间落伍的计时器无意中包含对人生的讽刺和感伤,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有时候人生就是如此,往往我们设想的一切和现实就是不一样,真实的落差往往就在一句话一念之间,然后事情就面目全飞了。而我们什么时候能真正成熟起来,什么时候才能走出围城。
这算是我的一点见解吧。没有独特的视角,没有精细的语言,更没有很多人研究的透彻。这和生活分不开关系,以我的阅历也只能粗浅的理解至此。以后随着时光的加深恐怕还会心的变动,有点辛弃疾少年听雨中年听雨的味道。我也慢慢的等待自己有一天能走到那种层次,那恐怕就是新的人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