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穿越日记》第六问
“同样是搞艺术,为什么西方人更容易走极端而中国人更喜欢投机取巧?"
事实真的像标题说的那样吗?
相对来说,事实确实如此。
俗语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什么样的人群性格。
这个环境包括自然环境、风俗环境、人文环境、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几大方面。
1.自然环境
人类最初,无论哪里人(当然也可能是同一个祖先、同一群猴子进化而来的),大家都光着屁股,面对着同样恶劣的自然环境,无论性本善还是性本恶,先要打猎摘果子,根本没时间瞎画。
后来,可能出于巫术、教育、装饰或交流的需要,大家不约而同地选用身边的矿物质、蝙蝠粪便什么的,在当时的山洞别墅墙上画起画来。
那时候没有名利之忧,更多的是为了族群的生存需要和极少数的个人娱乐需要。
如果说自然环境会影响到人的性格(比如说山里人因为潮湿爱吃辣椒性情泼辣、北方人为了抵御寒冷喜欢饮酒性格豪爽等),或多或少会影响到画画人的性格和风格,那是到了人类发展到高级阶段,绘画成为一种职业之后。
2.风俗环境
当散布在世界各地的人类,因为野兽的威胁开始群居生活的时候,就慢慢的形成了道德风俗环境。
人是社会的产物,从小经受各种道德风俗耳濡目染,自然也会沾染上当地人的性情习惯。包括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都会在个人身上打下烙印。
作为农业大国,中国人吃大米、蔬菜比较多,西方人吃肉、喝牛奶比较多,造就中国人提个相对矮小。小个子一般心机较多,因为打不过只能耍心眼,这也会让中国人的骨子里有更多的机会主义成分。
3、人文环境
文化科学是人类在繁衍生存、进步发展过程中长年积累下来的产物。是对人性产生最明显影响的关键因素,直接影响到每个人在成年过程中的心智和人格。
中庸之道,执两用中、守经达权,教会了中国人行事有节、坚守道德,无过无不及。这种不偏颇、不极端的健全理性主义精神,让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圆通随和、游刃有余。放在艺术创作和表现上,确有明哲保身、利己不前的嫌疑。
而西方人,更注重科学技术、更具有理性实证主义精神,更有怀疑和批判态度,让西方艺术家更严谨、更有献身精神。更发达的社会化境和更多样的人文思潮,也造就了西方更宽容的受众环境。
4、政治环境
历史上,任何国家、历朝历代,不同的政策环境、行业制度,都会孕育和早就不同气象的艺术作品。中国历史上,汉代诗赋、宋元戏曲、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等。。。
5、经济环境
经济是一个家庭、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支柱和命脉。只有经济发展、百业昌盛,社会才会繁荣。
经济搞上来了,说话才会有底气,做事才有推动力,中国这些年的发展和进步让世界瞩目,中国人的世界地位和影响力也是有目共睹。
市场经济大环境下,社会的价值观也有了明显的倾斜,财务自由似乎成了最成功的标志。
而在艺术行业、艺术产业,市场经济也大行其道。这本不为错,艺术品也是商品,也该进入市场流通,才能让艺术市场更活跃,反过来推动艺术的发展。
但,艺术市场是商业行为,艺术创作是专业行为,不同的社会分工有不同的职业要求和行业操守,不能混为一谈。
艺术的本质是创新,创新就有不同、就有风险。
作为艺术工作者和从业人员,在经济当头的大环境下,把名利放在首位,是丢掉了职业本分和行业操守。
挣钱不是艺术的本分,鱼和熊掌兼得,还不如弃艺从商来得干净、来得直接。
外国艺术家说中国的艺术家性格比较分裂,又想要专业的纯粹也想要名利的好处。
一心无二用,艺术工作更需要专注态度和牺牲精神,艺术创作越纯粹越有力,名利不是创作的目的,只能是作品带来的副产品。
当然,说得容易做起来难,人活着很多时候是一种混沌的不知觉状态。人的本性也是趋利避害的,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持续反思,才能明白一个人短暂的生命过程,该选择什么作为自己人生的最爱。
可能,艺术创作本身就是一场没有胜算的赌博和冒险,有勇气和牺牲精神的人才有可能走得更远。
艺术,没有中庸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