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发现和应用自己的临界知识
3.1学习临界知识能够实现“少即是多”的效果,为什么呢?
- 很多时候,复杂的世界是由简单的基本规律决定的。但要注意有时候不适用在复杂领域。
- 复杂系统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累加,而是各因素相互影响的动态系统。所以有时候,金字塔穷尽的方法来分解问题不见得有用,因为有时候因就是果,果就是因,我们所处的世界是环状的,无法线性解决。
作者举了一个例子,当你和同事关系不好的时候,你怎么做?
从这个例子中,可以想到,有时候我们和别人关系不好,一定是出于某种原因对他或者她有意见,而这种原因,且不论对错,是造成我们对他人有意见的源头。而当我们对他人有意见的时候,又会导致一个问题,就是接下来不管和他合作任何事情,我都很有可能会带入一种情绪,我很难控制自己不带偏见。这种偏见即会影响工作,也会影响别人,影响更多的反而是你自己。那是继续这种情况,还是向领导反映这个问题,还是换岗位换工作,还是去分析原因?
作者居然还能提供另外一种思路,我从来都没想过,就是不管别人待你怎样,你只管自己的态度,真诚对待别人。很多人看到这,就会想我又不是圣人,怎么可能做得到。但如果你这么做了,会有什么结果呢,你的同事很可能会改变对你的看法和态度。而对方的改变会更让你坚定真诚待人是对的。
这个例子是告诉我们很多事情不是因果线性的,世界是环状的。
3.2 如何发现自己的临界知识?
1.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入手,学习这个学科的重要知识
不论喜欢研究如何提升学习效率,还是研究互联网产品,还是说研究design education,这几个topic之间一定有底层规律和相通的临界知识。看似完全不一样的研究方向,但设计互联网产品是需要运用到design thinking的,design education最主要的就是学习design thinking,而学习了design thinking,就是不要从表面看问题,要观察要从底层去看问题,这其实是提升学习力关键。
2.找到最重要的知识和原理的原始出处
作者认为这步是非常关键的,可以帮助你认识到这个原理是否真的合理。比如1万小时天才定律,出处是心理学家对小提琴手的研究结果。
3.尝试用更加基本的原理来解释这个知识
4.没有解释的时候,想办法寻找或者自己创造一个假设,并验证
3.3天赋与学习临界知识的关系
天赋不是神奇的东西,不是那种看起来高大上的东西,是你不由自主的,理所当然的去做的事情。
3.4如何应用临界知识?
3.4.1 刻意练习
有时候即使你已经学习到了临界知识,也不代表你能运用临界知识。知道和会用之间又是一道鸿沟。怎么运用呢,作者说要在不同场景不同时间不短运用学习到的临界知识,才能刻意掌握它。也就是尽可能把生活中和工作中遇到的事情和临界知识联系起来。作者就是每天1-3小时的反思日记,才训练出能抓住本质的能力。
3.4.2 临界知识与预见性认知
1) 关键的预见性认知
你对未来的预见性会影响你的决策和选择。
《谁动了我的奶酪》里有一句话让我印象非常深刻,“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weren't afraid?” 我们预见性的认知里常常包含了恐惧,不确定性的恐惧,不知怎么做的恐惧。这种情绪是阻碍我们进步的一个因素。书里的这句话,让我们从另外一个思路去想问题,如果没了恐惧,我们会怎么做呢?时不时问问自己这句话,特别是像我这种不是特别勇敢的类型。
而如果我们能获得高质量的信息,帮助我们做出预见性的判断,这种恐惧的情绪就会减少些。比如我正在找工作,但我没有在最黄金的3-4月找工作,为什么呢?因为我其实并没有清楚知道3-4月是找工作黄金时期,虽然有人跟我讲了,我也没有意识到重要性。然后当我开始找的时候,这件事情没有你想象中那么困难。所以说我们的决策是基于我们获取的信息质量的。
2) 应激性反应和单因果思考方式。
有两个认知习惯阻碍着我们获得预见性认知,那就是:应激性反应和单因果思考方式。
很多时候人们对一个现象的反应,只是简单的应激性反应,多数是情绪上的反应;或者即使能静下来想想,也因为思维的局限性,无法多维多角度思考。比如我的论文,我想到写论文,多少内心有点排斥,想到要看这么多文献,想到没有多少可参考的资料,就会让我很难开始学习。因为我的脑子里第一个情感性的声音是,“好麻烦!” 我想到这件事情会牵扯到很多细节的工作,于是就陷入这种表象的想象中,无法抽身。
3) 结构性反应与系统化思考方式
比如找工作,就是非常结构化和系统化的事情。如果我们只考虑我喜欢什么,我不喜欢什么来判断我选择什么,这就是但因果思考方式。事实上,选择什么样的工作,是一个多维的问题,我喜欢什么plus 我擅长什么 plus 市场需求,并且要放在行业趋势背景下考虑。单一维度的考虑只是让自己陷入混乱中。这种思考方式就是结构系统化的思维方式。
4) 解释问题的三个层次
对问题的预见性认知=影响问题发展的结构(基础规律)+获得具体信息的数量与质量。三个解决问题的层次分别是:现象解释,技术规律解释,通用规律解释。
3.5 用临界知识构建自己的“能力圈”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力圈,在这个能力圈内做到前90%,才能商业上变现,脱颖而出。并且当你有两个能力值做到了前90%,1+1>2,产生的能量更大。问题是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的能力圈界限在哪里,在不擅长的地方做出“重大决策”,会导致产生很多问题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