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难”是千古难题,今天我从“稀缺”的角度来分析。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子夏问孔子什么是孝顺。孔子就告诉他说:“对待父母和颜悦色是最难的。有了事情替父母去做了,有了佳肴让父母兄长先吃,难道这就算是孝顺了吗?”
我也一直很疑惑,为什么我们很容易对别人好,而对自己的亲人,却往往在经意或不经意间恶语中伤更有甚者造成不可挽回的痛。
一个小伙子因生意失败回家对母亲出言伤人,母亲回房后,羞辱难当,从窗口纵身一跃,离开了这个伤心的世界。一个因父母不让看电视而离家出走的少年,走投无路的时候面对赠与自己馒头的老爷爷,却声称老爷爷是对他最好的人,要照顾老爷爷一辈子,但却对无微不至照顾自己的父母怀恨在心。极具讽刺意味。
不光对父母,兄弟姐妹,夫妻,甚至包括好朋友都很容易会有“色难”。
一句自认为放之亲密关系而皆准的麻痹自己放肆任性的理由是:我就这脾气,你又不是不知道!对于陌生人或者说亲密关系以外的人,我们反而会清醒的认为:人家又不是我肚里的蛔虫,又不了解我的脾气,不知者无罪嘛,所以我们反而可以与别人和颜悦色的沟通交流。
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最近接触了一个概念“稀缺”。物以稀为贵,反过来说,当认为某个事物不稀缺的时候,我们就不懂珍惜了。我们就从这个角度入手分析。
稀缺有两个原因,第一是你喜欢的东西别人也喜欢;第二是人的需求,其实是无限的。
在亲密关系中,你很需要亲人朋友的爱,但是其他人并不需要你的亲人朋友的爱,也就是说,你需要的别人不会跟你抢。还有,你不会轻易的失去这种爱,无论你如何肆无忌惮,如何恣意妄为,亲人依然是你的亲人,依然无私的爱着你。所以你渐渐感受不到这种爱的稀缺性,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应当,所以也就不愿意去花精力去经营亲密关系,也正是因为这样,才造成亲密关系成了“色难”的重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