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通常都喜欢关注自我,喜欢去了解和自身相关的事件,因此在设计课程的时候也应该尽量从能引起个体自我关注的的角度进行设计。还有除了像涉及数字等需要清准确的流程的表达,像是理工科课程,其他的像艺术哲学或是文学都应该像艺术家的作品一样表达的要夸张极富表现力,才能吸引那些并没有迫切和切合当前实践需要的,可学或是可不学的学生。
吸引这些学习者的方法通常有:讲故事、情感共鸣、增加紧迫感、夸张的设计、有意思的谜题等等,在未开始真正的学习课程内容之前,要先给学习者一些看上去很显著的通过学习之后的预期结果,比如学完之后能到什么样的目的,为学习之前先要给足学生成就感,让学习者有学成之后英雄归来的感受,学完之后就可以大施拳脚。
以上所讲的这些都是在吊起学习者的情感上的变化,或是震撼,或是同感,或是“骄傲”等等,
这就是后面我们所要讲述的课程中的情感化设计。
观看那些牛班公司的广告大片,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大多都是在打情感牌,都已以能够唤起人们的某种情绪,让人“失去理智”来达成销售的目的,产品本身是没有情绪的,故事和情感是活的,当你赋予某一样事物以情感的时候,对你它便不再是某一可以可无的物件,你在使用的时候你会有自豪、幸福或是骄傲的情感在里面,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它就变成了情感寄托,当有朋友或陌生人跟你使用同样的事物,而恰好你们又可以讨论同一件事物,就会付给这个事物更多的情感,认可的程度更高,你会相信你所拥有的就是最好的,而后你会尽你所能及的能力像身边周围的人去“推销”该事物。当然人是习惯性动物,过了一定的时间之后也就不再新鲜了
引发认知冲突也是引发兴趣的利器,这种课程的设计要针对有一定基础的学习,最好是对这类知识很感兴趣的学习者,制造一个与其认知不一样的问题或是现象,就能激发出他们的感觉,感兴趣的学习者通常会对自己所感兴趣的知识存在着一定的优越感。为了保持优越感他们会努力的去搞清楚这是怎么回事,对于喜欢学习的学习你可以都不用担心他们不学习的问题,作为设计着针对这样的学习者要考虑的是如何一下子抓住学习者的兴趣点然他们来选择的你所设计的课程,而不去选择别人设计的课程。当然这除了课程内容要优质之外还需要适当的小策略,如何在学习者还没有学习的情况就首先关注到你,并了解到在他学完课程之后能或得怎么样的好处是至关重要的。
后期持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