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中国唯一的国际A类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终于迎来了闭幕。
在当晚的闭幕式颁奖晚会上,黄渤凭借电影《冰之下》,成为此次唯一获奖的中国电影人,成功摘走影帝奖杯。
在发表获奖感言时,黄渤说:
“沉甸甸的奖杯让我知道,老是去演喜剧片是没有出息的。这两年的电影市场沸腾,我稍微远了一点,静下来做了一些尝试,演了不同于以往的角色,感谢评委会给予我的努力和尝试肯定。”
离沸腾的市场远一点,自己静一点。
其实,这不是电影人们在上影节第一次谈论中国电影的问题。
6月18日下午,在上影节主论坛——“用工匠精神打造中国电影”中,导演冯小刚就放出了他的第一炮。
在讨论中,主持人刘震云老师不经意提到中国电影垃圾盛行这个问题,于是我们的“钢炮”冯小刚导演发力了:
刘老刚才说,生产了很多垃圾电影,这也是观众最爱说的话。那是不是也因为有很多垃圾观众,才形成了有这么多垃圾电影?
我觉得,可能冒犯了在座的各位,中国电影现在,这么的,让大家吐槽,说垃圾遍及,这一定是和大批的垃圾观众有关系,对不对?
你如果不去给他捧这场,他就没有这生存空间,那制片人他也就不去制作这垃圾电影。
的确,有需求才有供应。冯导的话虽然不中听,但却也在理。
现在的电影市场中,大部分的观众追求的是明星,是小鲜肉,对于剧本的选择上,也有很多导演争着抢这IP、抢那个IP。
一部电影一个亿,其中6000万都给明星当片酬了。
说到这,不禁让人想起当年宁静在采访中那句——“现在是用明星的年代,不是演员的年代”。
市场的推崇,粉丝的拥护,在天价片酬、偶像文化下滋养起来的所谓演员早已失去了演员本来的模样。
在这次上影节的另一个论坛——“关于演员,导演有话说"中,陆川导演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当下演员行当一个很普遍的问题在于,导演的行业地位直线下降,一个很直接的后果就是,导演要和演员沟通的渠道被堵住了。
以前见演员特别好约,我说烨子(刘烨)咱们能见个面吗?这边找一个酒馆两个人坐下就开始聊戏了。说见吴彦祖也能见、见周润发老师也能见,现在要见一个20岁出头的年轻演员,有4个经纪人拦着说‘不能见’。
我们跟演员沟通的机制没了,你找一个年轻演员说说戏,没戏!
不仅如此,按照冯小刚的话说,当下的男演员都特别女孩子气。
你说这市场怎么可能追求特娘的男孩?这些经纪人起了极大的坏作用。
一个刚出道的小女孩都要去拍照,然后修图。每个演员、小孩出道演戏的技术没学出来,修图的技术全学出来了。问题是你拿这些照片来给导演看,导演把你本人一叫来天壤之别……
你整这个干吗,搔首弄姿、欲盖弥彰那种,想脱又不敢脱。
作为一个演员,我们的小花朵、小鲜肉们已经不再专注于提高演技这件事上,因为只要长得好看,只要粉丝喜欢,就能默默地把钱赚好了。
但是还有那么一批对得起自己职业的演员,他们一心只为提高自己的演技,却被市场的风气阻隔在演艺机会的门外。
这是一件悲哀的事情,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偶像崇拜使得电影产业已经开始离艺术的本质这件事情越来越远。
我们总说偶像崇拜,偶像崇拜……那么这个偶像崇拜到底是什么呢?
其实,用宁浩导演讲法,偶像崇拜,说白了实际上是人的生理崇拜、是人最基础的生殖崇拜延续。
希望长得好看的人延续基因,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有过,但是如果说只有那个崇拜,说明需求比较简单,还在第一个初级层面。
然而,除了初级层次的需求,这个世界上还有其他的更高追求。
而那样的追求,需要从我们这些观众当中慢慢建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