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只大三狗,已经“光荣”晋升为老油条了,上课坐在那里尽想东想西,遂有此文
如果把老师看作是产品经理,那么这个产品团队的架构如下图,当然,这里省略掉了一些职能部门的人员。
最简单的产品团队包括了项目经理(教务员)、产品经理(老师)、技术(教务处),这里为什么把BOSS和大BOSS也加入了图中,因为BOSS们在方向上常常起着决定作用。产品的产生有两个版本,作为产品经理的老师发现了用户(学生)的需求,将需求提交给了教务员,教务员批准后将产品提交给了教务处,然后产品上线。但常常是这样的版本,BOSS们高瞻远瞩,向时代的浪潮远远望去,大数据未来肯定会火,将需求同教务员说,教务员同老师商议,决定开设《数据挖掘》这门课,并将它提交给了教务处,产品上线。
产品——用户需求的转化
产品的本质是知识,或者说是力量- -...表现形式是课程,它有两个维度,一个是内容、一个是形式。这里的反馈指的是一对一的交流,比如老师的office hour。
运营——将价值展示给用户
产品做好了只是刚刚开始。之后老师要按时来教室上课,要及时处理学生的疑问,提醒学生上交的作业等等,这些work繁琐且价值相对较低,所以有了产品助理,哎,难怪在公司实习感觉学不到什么。。。好一点的运营会把工作做到量化,签到次数统计、作业提交次数统计、成绩的统计,比如有老师根据作业提交时间统计发现,布置了时间跨度两个月的作业,学生们往往在最后一个星期交,当然质量没有预想的要好,老师不明白怎么回事,在老师看来两个月的时间是让学生们有更充足的准备,把task做好。分析了Q群老师发现,前一个月没有学生提起这事,直到第二个月的中途才有学生在群里冒泡说有这事,到了最后一个星期作业的信息就铺天盖地了,于是老师以后再布置task时,将作业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均匀得分布在各个时间段。
从产品和运营的角度解读软院老师们
恩,用数据的方法分析之后对于产品进行改进,其实想想我们的军哥嘛,产品一流,他说起有学生给他写信说他的ppt贼棒考研的时候帮大忙的时候,一脸的骄傲啊,可是上课除了学期初和学期末只有稳定的20人,运营这块太烂了。相对来说,贵妃应该是位有优秀的产品经理兼产品运营。大神级的当属万海老师、刘宁老师了,不仅产品做得优秀而且运营那也是贼棒啊,迟到一分钟对不起,请下节课再来~给两位老师膜拜啦~虽然C++当时高高兴兴地码了4道程序题,可是结果只有70+,呵呵呵呵呵呵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