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会时,领导问你“你怎么看”“有什么想法和意见吗”你哑巴了,完全没有思路没有想法,超级尴尬。
怎么办?有解决办法吗?
有的,日本作家斋藤孝在《如何打造你的独特观点》一书中特地采取“五天短期集训”的方式,通过思维意识,思维工具,行动习惯,认知提升,做出决策5个维度,告诉我们在这个人人都可以发言的时代,自己也能发出声音。看完这本书你也可以完全掌握独立思考的法则。
这本书很琐碎,但是很是务实,一开篇就告诉我们如何做,而且是无时无刻都做的事,那就是从写评论开始。
中世纪的欧洲不重视“自己的想法”,能够准确地背诵《圣经》中的内容,以及能够准确地理解教会的教规就是贤士。
同样,对于江户时代的武士来说,以《论语》或儒家思想为行为准则,萌生自己的想法才是一件危险的事。
而今时不同往日,时代需要有想法的人。
一:如何通过写评论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
首先:区分评论跟想法这两个概念。评论是讲述一些关于对象的内容,然后对此阐述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而想法是自己怎么想,就怎么说。关于评论对象,要准确把握并归纳内容,也就是说,如果评论全体是10分的话,那么其中8分是内容,2分是想法。
其次:好评论需要“掏腰包”,这里的掏腰包不是某宝是刷好评。“腰包"包含着金钱和时间。作者说道:“书不花钱买的话你就不会好好读的”。我们存在既然付了钱就不想浪费”这样的心理使我们不得不摆出认真的姿态。 此外,我们花了10个小时看这本书,也就会考虑这本书值不值得用10个小时来阅读。
然后,使用带入法,也就是说要换位思考。思考“如果是我,我会怎么做”。
二:善用思考工具
1.比喻法:讲比喻能够让人容易听懂。把不熟悉的事物比喻成自己熟悉的事物。小说家村上春树说“在一面高大、坚固的墙和一只撞向墙的鸡蛋之间,我将永远,站在鸡蛋的一边”。把强者和弱者比喻成高墙和鸡蛋,让人印象深刻。
2.讲故事能够让人快速捉住。人人都喜欢轻松愉快,而不是听一大堆听不懂的理论,所以,讲故事往往能够让人快速get想要的点子。
3.从对立面思考:为了避免人云亦云,我们往往可以从反方向思考,“总体上来说这样是可以的,不过…”这样可以更容易地提供自己的观点。
4.标签法:一大堆现象跟特征,我们往往会记不住。例如:RIA便签读书法中的拆书家都会用三个标签介绍自己,人们便可以标签为契机打开新的视点,深入去了解这位拆书家。也可以说我们可以从相应价值的标签中去做出评价。
三:如何改变行动,锻炼沟通能力和联想力?
1.讲听到的话,转述给别人听。不是叫你每时每刻去当“复读机”而是经过自己的消化理解,重新整理后再传达给别人。比如:读一本书最好的回本方式是把书讲给别人听。讲述出来,自己思路也清晰了,记得这本书,别人也知道这本书是怎么回事。
2.通过提问聚焦思考点。为何会出行知识焦虑?因为我们学习速度赶不上遇到问题的速度。因为我们缺少了提问能力,缺少了深度思考。比如: 工作时面对客户,我们做事情应该先从彻底了解客户的要求和意见,仔细确认后再开始工作。如果一开始就搞错方向,其他都是徒劳无功的。如何提高“提问能力”呢?作者谈到两要素: 做备忘录和用心研究提问,也就是说可以提出多个问题,然后挑出一两个最有代表性的问题。
四:深化思考最有效方法—提升认知
1.读书是锻炼思考能力最简单的方法。书中表现出的某种“思考”,读者受到启发后努力实践。比如:写作,读者会受到触动,获得思考的契机。
2.选择、引用本身就是优秀思考的表现。从挑一本适合自己的书,到读书摘录自己有用的知识,这是过程也是思考过程一部分。
3.不同类型的书籍,从不同维度提升我们的认识程度。我们想要健康成长,身体上不允许我们挑食,精神上也如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各大类书籍都接触,是能够让我们更好更全面的思考问题。
五:加速思考的方法是做出决策
思考的最高水平就是做出决断后付诸行动,每当我有重要的事需要决断时,就会列出所有要素。 在此基础上做好决定之后,认真思考最坏的结果是什么,然后做出最终决定。这样的做法不常出错,即便出错,也在预想范围之内。
我们常说思考很重要,却少有人教我们如何思考,这本书通过思维意识,思维工具,行动习惯,认知提升,做出决策5个维度,手把手教我们如何打造自己独特的观点。从今天起就可以行动了,做一个有想法的社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