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告诉你,我是不会忍受你这样叫喊的。如果你不停止朝我叫喊,我就没收你的ipad一个星期。再往后,就是一个月!如果你再不停止叫喊,我就收回ipad,让它永远从我们家消失!”昨天我看到爱人对着女儿发火,她们俩的情绪都失控了。
家有儿女的父母,对这一幕并不陌生吧?你也知道,相互指责、发脾气,孩子根本就听不进你说的话,即便是服从,也只是迫于恐惧。那么,怎么才能够让孩子听到你的话,怎么才能让孩子成为个令你放心的乖孩子呢?
《我不是坏孩子,我只是压力大》这本书指出,在这种对抗冲突的情况下,我们认为的孩子“出了问题”、“自控力差”、“不服管教”等等的观点是错误的。孩子有这种表现其根本的原因是,孩子压力大,他失去了自我调节的能力。只有通过被调节,孩子才能够发展出自我调节的能力。自我调节中,父母是天然的同伴,发挥着“外部调节器”的作用。当你重新定义孩子行为的时候,你就可以和孩子一起来识别压力,并减少他的自身压力,让他增强自我调节能力。
一、孩子和父母面临的最大危险:愤怒
在所有的负面情绪中,愤怒可能是父母和孩子最难应对的。孩子会发现愤怒特别消耗精力并且很可怕。他经常会尝试忽视或者抑制愤怒。但是,压力持续增大,他的愤怒就会爆发。一次跟一个家长交流孩子教育,她就说,“我又被老师叫到学校了,说孩子跟同学打架。老师说,1秒之前他还完全平静的,下一刻他就开始发狂,跟别人打起来了,同学拦都拦不住。唉!”
没有人真的能在瞬间从0分的平静变为10分的愤怒,孩子的行为变化那么快,意味着压力情绪的蓄积。在情绪爆炸的情况下,尽管孩子并没有表现出来,可实际上他已经很紧张了,这一点很重要,尽管他并不知道。
P113“人类经常会抑制令我们感到不安的情绪,包括孩子的和我们自己的。但促进孩子情绪发展的秘密不是让他避免或抑制痛苦的情绪,而是让它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而这对孩子、对我们所有人来说都非常困难。”
上边的一个例子,孩子的妈妈感觉非常自责,怪自己没有办法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孩子自己也不愿意发生这样的结果(平静后的认识)。我很熟悉这个家庭,家里经常吵架,尤其是爸爸脾气很暴躁,一旦孩子不听话,就是一顿拳棒。孩子在这个家庭中难以学习到如何调节情绪,而是处处压抑自己的情绪,他没有发泄的地方,也找不到能被包容的地方。他学会了暴力应对。当他反复警告他的同学不要挑衅他,那个同学就是停不下来,这触发了他的怒火,直接打了起来。
为了帮助孩子在感情长成长,我们需要帮助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并感到这样做是安全的。
二、父母陪伴促进孩子的情绪发展
自我调节中,父母是天然的同伴,发挥着“外部调节器”的作用。
P113“孩子情绪发展中的一些关键要素,如识别情绪、发展调节情绪的策略、体会自己或他人的情绪、理解自己的情绪从何而来等,都依赖于在安全的关系和脑间联结的共享交换中,与父母或他所信任的其他人一起对情绪展开探索。如果没有这些建设性的体验,孩子的情绪就会被彻底锁定在一个灾难性的、全或无的模式中。”
有人可能会说,婴幼儿需要父母的照顾,脑间联结非常重要,但是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就不需要脑间联结了。这个认识是片面的,自我调节中一个关键的部分就是,学习在情绪状态下怎样放下指责。放下指责,需要在安全的环境下,否则,双方的大脑就处于边缘系统共振(情绪脑对他人的回应),这只会使情况更加糟糕。这意味着父母在孩子情绪发展上,需要首先调整自己的情绪,让情绪停下来。这无论是对婴幼儿,还是对青春期的孩子,抑或是夫妻之间,安抚情绪都是需要脑间联结的。
父母-孩子保持脑间联结动力模式是情绪发展的关键。培育孩子情绪发展的关键步骤是保持脑间联结的双向沟通,尤其是在那些会导致沟通中断的艰难情境中,你也要保持脑间联结的沟通。比如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孩子遇到恐惧情绪的时候。有一次,我们去欢乐谷游乐场陪孩子玩了一个木翼双龙的过山车项目。座椅开始动起来了,孩子非常恐惧,身子从她的座位转到我这一侧,脑袋紧紧贴着我的胳膊,闭着眼睛。加速更快了,她直接用嘴咬住我的衣服,我明显感觉到了衣服下边我的肌肉几乎都要被咬下来一块儿了。停车了,她才大大地叫喊了出来。她要我抱,紧紧贴着我,还说了感谢的话。我感受到了对孩子对我深深的信任。
还有,当孩子遇到亲人生病、死去,他也会担心,害怕。这时候,父母的陪伴,发觉孩子身体的僵硬、颤抖,表情恐惧等,拥抱抚摸孩子,帮助孩子放松下来,就显得非常重要了,这对发展情绪的自我调节非常重要。
三、情绪调节的“3R”原则
发怒不是性格弱点,不需要控制。但是,孩子必须清楚地了解他的行为要有一定的限度。这个合理的限度就是对情绪自我调节。
怎么让孩子学会情绪自我调节呢?这就是情绪调节的“3R”原则,识别(recognize)、减少(reduce)、恢复(restore),即识别压力逐渐升高的迹象、减少压力、恢复能量。
第一步,一起学会读懂情绪的指示器。身体-情绪联结是情绪的重要方面,情绪不仅仅都在脑袋里。紧张、不安、疼痛以及它们带来的其他身体感觉会引发情绪,或者记忆、联想、情景触发的情感等都是情绪产生的原因。这里身体-情绪联结更能为我们提供指示器的作用。比如身体能量很低时,孩子本应休息了,他还需要爸妈陪着玩游戏,这时候就是“亢奋状态”。父母一不满足他的要求,就发脾气。可是一睡下去,就是很长很长的醒不过来的那种感觉。再比如说,情绪要爆发前,身体是僵硬的,口干舌燥,手心出汗,声调又高又急促。这时候,就要注意了。在孩子发了怒火之后,试着让他回想发火前的身体状态,能够帮助孩子学会提前进行调节。比如,深呼吸,离开那个情景等都是自我调节的好策略。
第二步,减少压力。造成压力有五大领域,生物域、情绪域、认知域、社会域、亲社会域,它们构成了乘数效应,使压力相互促进发生压力循环。
某一领域产生了压力,顷刻间,不同领域的压力就开始相互撞击,加大了各个领域内压力的影响。如果觉察了情绪压力增加,先停下来,用排除法把身边的情形仔细排查一遍,找到对自己造成压力的内容,试着减少它。
第三步,恢复能量。孩子在前两个步骤的基础上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恢复平静,这也是父母(或老师)的首要任务。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孩子需要我们去协助他们完成调节功能,在他们小的时候一直需要我们这样做。孩子非常紧张或生气,以至于你说什么或做什么似乎都没有什么作用。出现这种情况,并非孩子“刹车机制”有缺陷,当然也不是因为他们“努力得还不够”,而是他们太激动、太亢奋,需要恢复能量。
父母的管教是帮助孩子学会自律,而自律来自孩子的积极情绪,而不是他的负面情绪。如果需要培养孩子自律,就鼓励、信任孩子成为某种特定类型的的人的愿望,让他相信自己会成为这样优秀的人。通过陪伴赋能,孩子的情绪自我调节会得到很好的发展,即使他偶尔表达了自己的强烈的情绪,也会比刻意控制情绪要好得多。因为孩子仅仅是压力大,而不是故意的恶作剧,他不是“坏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