眨眼之间,自己也即将大学三年级。回忆过去,总觉得时间过得很快,让人有些猝不及防。
无论是曾经的我,还是现在的我,都喜欢回忆过去。
大学一年级的我,绝对算得上年轻。当时的我很不喜欢人际交往,特别是跟同是大学的人,不太喜欢交往。这跟我的红色性格的是极其不相符的。也是那时候的我,有了一段真正的叛逆期。
在高考完的那个暑假,净想着怎么耗完一个大暑假,是要好好玩,还是去找一份暑假工锻炼一下自己,那时候的我,很奇怪,从来不去期望和展望未来的大学生活。
三个人,6瓶哈啤,一包香烟,一些花生,一些零食,和一个球,席地而坐。
那是一个晚上,宿舍楼下的篮球场没有灯光,而我和BG很喜欢晚上在那捡球,一是因为人少,二是因为也没啥事做,打打球,谈谈心。
球不小心滚向那坐地上三个人,他们帮我们把球扔了回来,我们也习惯性说了声"谢谢"。
可能因为同是喜欢打球,我们很快打上了交道。他们邀请我们过去一起喝酒和聊天,"无所事事"的我们也真过去了,不过我和BG没喝酒。谈话中,我们了解到他们是即将毕业的大四艺术学院的学生(BG也是艺术学院的),BG跟他们聊了很多,我在一旁听着,偶尔插上几句话。
"我们不喜欢在宿舍打机,就喜欢这样,没事出来聚一聚,打打球,喝点酒,说一说话。"
他们其中有个是助班,有个是院学生会前会长,也有学霸,那时候眼里的他们都很优秀,我内心极其羡慕他们的状态。
我与他们交谈,本着一种学习的态度,我认为他们说的话对很对……
"我总觉得大学生的交往很不纯粹,不能像以前中学小学一样,总觉得现在目的不纯正。"这是我给他们说的。他们也肯定了我的答案。
他们原本出于一种善意,可他们一定不知道,我因为他们的话变得有些孤僻。
排斥班级游戏,对联谊不感兴趣,不喜欢毫不认识或者就只是刚知道名字的人就手拉着手,大笑着。还有,也不喜欢水群的人。渐渐地,我对几乎一切的大学交往都失去兴趣,甚至是排斥。总感觉假、虚伪、不真实!我真的很不屑。也渐渐地,我也开始变得应付了事,别人咋样,我也咋样,不能亏。
我进入了一个奇怪的圈子,认为所有的陌生人都是不是好人,似乎都图谋不轨。
我变得不像红色性格,我变得不像我,不好学,不想交新朋友,不喜欢社团,不喜欢集体活动。活在自己的世界,认为自己的观点总不会错,那时候的我,很是做自己,其实就是太自我。
做人要有自己独立的观点和态度,不能风往哪边吹,就往哪边倒。个性很是鲜明。但我变得固步自封,因为我只相信自己。我不善于听取别人的观点。
结果是,学习没搞好,朋友没多少,有时候都不知道自己到底做了什么,甚至和最疼我的老爹也矛盾连连。
我总是停留在过去,我又开始回忆,好的坏的,脑子全部一遍一遍过。自己发的朋友圈翻了一遍又一遍,不开心的时候又是删又是锁,开心的时候又解锁几条。无数个夜晚做着同样的事情——熬夜看自己的朋友圈。每次到深夜之时一次又一次提醒自己该睡觉了,可又不停地刷朋友圈。想着,只有不如意的人才会喜欢经常回忆过去吧。
时间总是一点一点地过,从来不会因为你的不舍或者虚度自己而停下来等你,别人都在进步、在狂欢,学习、向上。
时间也是最好的良药,它总会给你答案。
我知道,我并不是无可救药,我需要的是一个缓冲,中学到大学之间的差异的缓冲,事情并没有那么糟糕。我也得接受和承认一个事实,我在浪费时间。
很迷茫,很是没有方向。我相信很多初入大学的人都有一段迷茫期,不过表现形式却各种各样。
我想找点事做。
我开始看鸡汤文,鼓励自己。虽然鸡汤文都如出一辙,但确有速效,像一剂麻醉,解一时之痛。
我也开始买书看,我不喜欢借书看,因为喜欢的东西想自己拥有它。
高三时东野圭吾的《解忧杂货店》让我走出低谷期,这次我也想看书,《无声告白》、《摆渡人》、《活着》、《岛上书店》...一本接着一本,看书的日子很是充实,至少不会让人觉得心空空脑空空。
后来发现了简书,也想自己写写东西,即使文字功底不好,我也想写。一开始写简书,按键每打出一个字都好像要思考很久,两个小时码500字现在也时常出现,不过没关系,500字呢。
写文章的过程真的很神奇,脑袋高速运转,让人思考。写文章倒是教会了我很多道理,也明白了很多人情世故。
看书之余,也挺平淡,但不会像一开始那样认为大学的人充满恶意。
一次经历,解开了很多疑惑。
平安夜,我收到了一个苹果还有一个小卡片,卡片上写着:
"Merry Christmas!很幸运在校队里认识了你,哈哈!其实我在这大华农里能遇到的好友并不多,你也是一个哦!所以你可别拒绝我当你的好友哦!"
傻里傻气的。第一次遇到这样的人,可这样的人在大学真的很难得。傻傻地,却很真诚,我没办法拒绝她,我原本也不会拒绝她。
有些人,就是想跟你交朋友,真没那么复杂。
一开始,大家都对大学这个环境很陌生,也很迷茫,背井离乡谁都不容易,谁都想多几个朋友,有个依靠。
慢慢地,我们会知道谁对你真情,谁对你假意,谁真心与你做朋友,谁图谋不轨,都不难发现,时间都会告诉我们。
我仍然相信那句话:"真诚在,朋友一直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