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帖子中看到,一種說法:
军事方面日本比中国差5年左右
经济方面中國比日本差10年
文化思想/素质方面比日本差20年
還有說日本比中國至少領先40年……
昨天在簡書的一篇關於中國教育的文章中,也讀到筆者大肆痛斥我們國家國民素質底下,日本甩我們十幾條街等。
有點不服,卻也沒什麼底氣,還是汗顏。
日本因为明治维新的一系列改革和推行新政对社会和文化的进步起了很大的作用,尤其是后来在工业上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至于国民素质,是需要從传承文化这一层次分析的,在日本,本国的文化是由中华文化发展而成的,是中华文明的嫡系分支。
日本在文化传承上因为本土从未遭遇过外族的侵略,所以文化被很好的传承下来。
反观中国,因为元朝的野蛮统治,致使中华文明险些出现断代,直至后来的明朝,明朝早期的统治者有意恢复和传承中华文明,怎奈在元朝统治的100多年里中华文明被摧残殆尽,可以这么说,我们现在的中国所传承的中华文明很大一部分是明朝时期的文明,而中华文明的极盛时期,是在唐朝和宋朝,那才是中华文明的正统时期,那才是被华夏文明熏陶了几千年的礼仪之邦,这就是为什么日本人会认为自己才是中国正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揚者,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日本史学家会认为“崖山之后再无中华”的原因。
近代日本在軍國主義的嚴格把控下,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思想各领域均确立起軍國主義体制。
另外,作為一個島國,日本有著深深的民族危机感。這種危機感充分地体现在它的教育制度上。日本小孩从懂事开始,就接受危机感教育:日本的国土是如何的小,日本的资源是如何的匮乏,人口又是如何地不断减少。于是,他们便努力研发新能源,制造机器人,以解决上述问题带来的影响。 的确,日本高度发达的教育体制,特有的岛国文化,紧迫的民族危机感,在一定程度上,也铸造了日本经济,尤其是制造业上的强大。
對於日本經濟的發達,我們與日本之間的差距,也許我們的認知還是存在著偏差。
認為中國屹立在世界的東方,已經是一個經濟大國。是的,中國是經濟大國,卻不是經濟強國。
很多漂亮的數據展示著我們在眾多領域在世界排名第一。但仔細研究分析一下,就會明白,數據是個假象,我們只能在一些技術含量低、勞動密集型的產業領域中,略占優勢,而我們在高端產品領域是沒有話語權的。
我们的钢铁产量是世界第一,但在品质高端的钢铁市场里,日本却是世界第一。我们别忘了,中国第一大钢宝钢是在日本的帮助下建立起来的,用的设备也是从日本购进的。日本生产的机厂设备统治了世界三分之一的制造业,若日本企业停止供给,那世界三分之一的生产制造业将瘫痪。
在物質文明高速發展的條件下,日本的精神文明建設也在不斷強化,國民社會行為的準則被踐行得近乎完美。
整個國家國民呈現出來超高的規範性、同一性,便展現出了讓我們驚歎的國民素質。他們更遵守既定的秩序,更明確生存的法則,更關注“應該”,而忽略“我想”……
二戰之後,對於日本,我們不管懷著怎樣的情感,我們對它,都不能視而不見,我們需要了解他們,需要冷靜思考,一個民族,讓人驚詫,一個國家,讓人欺凌,那其中深刻的原因。
當然,我們有我們看日本國人的角度,或痛恨,或讚歎。日本人看自己,也有著他們自己的視角。
岸田國士的《畸形的日本人》,從另一個側面,反思了日本國人的畸形形態,從日本人的表情、人与人之间的冷漠、近乎病态的男女关系、装腔作势的虚礼等方面对日本人、日本文化进行了犀利深刻的批判,于批判里,自有一种更深沉的责任与爱。
曾經的軍國主義中,國家至上,階層分明,絕對的自強,絕對的忠誠,絕對的服從,渺小的個人,是被壓抑的。
而當下的日本,沒有放棄軍國主義,同時又是倡導以人為本的,而且做的比說的要多。
日本的進步,我們不能掩耳盜鈴,一葉障目。
完善的法制體系,先進的社會醫療保障,成熟的民生配備,整潔、人性化的生活環境……
讓我們不得不承認,這之間的差距讓人心裡是不舒服的。
我們落後太多了。
有形的戰爭結束了,無聲的戰爭從未結束。
被欺凌和碾壓的滋味,那樣苦澀。
和平的年代,風平浪靜之下,漩渦暗湧,日夜威脅,我們怎敢迷糊大意,破綻百出。
曾經的日本,是我們心上的一根刺,胸上的一道疤;現在的日本,是我們眼前的一座山,隔壁的一只虎。
收起自以為是的傲嬌吧,沒有實力,哪有自尊。
閉上嘴巴,抬頭看路,低頭做事。
不要問:
還有多久,我們可以趕上日本?
還有多久,我們可以超過日本?
只去踐行。
終有一天,我們可以真正揣著戰勝國的驕傲,可以昂首直面,不再心塞和汗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