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沿着山间的铁轨继续南下,窗外的景飞快地倒退,当我的双脚再一次踏实在大地上。这一场十三个小时的行程,终于是要到达了它的目的地,那一座被誉为“江南宋城”的赣州。
提起赣州,也许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的,最多也只会说一句:“我听说过赣江。”可我若是换一个说法,便就会让这些人恍然大悟的——郁孤台便是位于这座江南宋城。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我猜,但凡是读过两年书的人,在提及郁孤台时候,都会这么文绉绉念上两句。也是,在千百年来的风吹雨打中,郁孤台和这首诗早已紧紧相连,无法分割。
我是敬佩辛弃疾的。五千年上下的历史书中,很难再找出第二个这样的奇男子,手捧诗书一卷,胸藏精兵百万。
从年少轻狂,独率五十义军,袭击万人敌营的名震天下,到后来屡受弹劾,赋闲在家,郁郁不得志的忧愁而终。辛弃疾的一生是传奇而惨淡的,但有幸的是,他遇上了郁孤台。
有人说,世间的每一次相遇,都是久别重逢,都是命中的早已注定。郁孤台之于辛弃疾,就像赤壁之于东坡。郁孤台和辛弃疾在相遇的那一刻,就像阔别已久的老友,甚至不需要过多的言语,便自有他们的情怀。或许是辛弃疾成就了郁孤台,但也是郁孤台成就了辛弃疾。
八百年的时光衔枚疾走,郁孤台几番修修废废,辛弃疾凭栏远眺的凝重身影仍却在台上徘徊。
郁孤台其实是不甚高的,仅有三层,高不过十几米。台下便是宋代的古城墙,城墙外面就是无尽的清江水。
我也曾顺着这一座古城墙,一步步追寻辛弃疾的足迹。当年金兵入侵,生灵涂炭,满身抱负的辛弃疾,却也只能守着这一方城,听着这一江清水的叹息。在郁孤台之上,隔着无数的青山,眺望那一座可望而不可即的长安城。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八百年的时间过去,赣江水声依旧。在八镜台的石阶上,我也静静听过赣江的声音,却听不出辛弃疾的那种情怀。郁孤台在建成至今的一千多年中,也只逢着一个辛弃疾,而辛弃疾在一生中,亦只逢着一个郁孤台,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中,他们早已经融进对方的血肉里,再也无法被分开。
欲知征文详情,请点击:建筑圈 X 城市专题征文 | 路过不同的城市,遇见不一样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