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从何而来,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
昨晚看了ACBCS直播,act教我们要停止挣扎,慢下来,退后一步,和情绪待一会,澄清价值,持续行动。
焦虑本身没有问题,控制才是问题。人的思绪无法控制,越控制,强度和频率反而会越强。所以需要停止挣扎。
最近很流行陀螺,放在手指上转圈圈,以释放压力。陀螺快速转动起来根本看不到三片叶子和空隙。并不是他们不存在。因为速度,快!让我们看不清生活的本质。无法正念生活。无法与当下发生连接。所以需要慢下来。
一旦痛苦,焦虑,愤怒等负性情绪出现,我们的反应是尽快摆脱。所以会采用一些办法来逃避这些情绪,比如转移注意力,比如购物,吃东西。比如物质滥用,如喝酒,吸烟等。比如自我伤害。如自残自杀等。总之想法设法去摆脱这些魔鬼。但这么多年来,这些策略有用吗。摆脱了吗,让你过上更丰富更充实的人生了吗。
ACT教会我们,以开放,好奇,灵活及非评判的态度来对待我们的思绪。我问你是谁,你会如何回答。你可能会从职业,性别,角色等告诉我你是谁。但你到底是谁呢。自我,分为三个自我,一个是物质的自我,我们的身体。一个是概念化的自我。大脑的所思所想。这部分是别人看不见的。一个是观察的自我。能够观察到此刻你的一切。
概念化的自我,以过去的经验等来定义自我。如果我定义自己是一个语文老师,那我很难去尝试化学物理。如果我定义自己是个成功的人,那我很难接受自己失败。如果我定义自己是个乖乖女,那我很难去做偶尔叛逆的事情。一旦概念化的自我严重影响心理灵活时,随之而来的是内心僵化,不得自由。概念化的自我,也是一种心理融合。一心钻进某种想法里,一直开启大脑解决问题模式,所有的注意力精力都集中在如何解决问题。对其他事物视而不见。与世界脱离连接,与当下脱离连接。那怎么办呢。需要解离。退后一步观察自己,用观察的自我,观察此刻自己的行为。那些悲欢的,焦虑的想法,都只是想法而已。想法是无法控制我们的行为。你可以试下这个。嘴里一直说我不能在房间里走来走去,同时身体在房间里走来走去。这是轻而易举就能做到的对吗。想法语言都控制不了行为。当我们能观察到自己有某种想法情绪,请退后一步,观察自己。就像看一部电影一样,看看自己在扮演着什么。这是拉开我们与想法的距离。从而使自己不会陷入想法情绪当中。
你可能会说,我所焦虑的,悲伤的事情都是事实,比如我很胖。但我们不关注这些是真还是假。我们需要关心的是,如果我继续这样下去,这对我是否有用。是让我更加痛苦挣扎,还是能让我过上更有活力,更有意义的生活呢。对你来说什么才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在以价值为导向,承诺采取持续行动,才能让我们过上更有趣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