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奇人章太炎,嬉笑怒骂年捻指间
张小笨
章太炎是民国一道奇异的风景,之所以说奇异,在于他学问既深,追求亦高,见识既广,为人亦狂,他是国学大师,许寿裳称他“在清代三百年学术史中没有第二人!”他既疯也狂,胆大包天,以革命家自居,为此不怕杀头,不怕进监狱,不怕逐出宗族,他七次遭到政府通缉,三次关进监狱,却从来没作过任何摧眉折腰之态,精神高昂,勇敢刚毅,嬉笑怒骂,纵横天涯。
章太炎,浙江余杭人,1869年出生,清末民初革命家、思想家、国学大师,学术上广涉小学、历史、哲学、政治学等,著作等身。章太炎从小跟随外祖父学习,从1890年开始,到杭州诂经精舍,跟随清代著名朴学大师俞樾学习,埋头苦学达八年之久。中国甲午战争失败后,章太炎义愤填膺,毅然走出书斋,决定用学问提升民族素质,唤醒沉睡的人们,到上海担任了《时务报》编务,帮助张之洞办《正学报》,希望借人之力变法维新,但维新最终以戊戌六君子惨遭杀害结束,这让章太炎意识到,维新改变不了现状,只有革命。
1899年,章太炎前往日本,在日本积极进行反清准备,不久返回上海,编辑《亚东时报》。八国联军侵华以后,章太炎极受震惊,改变与改良派的合作态度,彻底断绝了改良的理念,于1901年在东京《国民报》发表《正仇满论》,不久即遭到清政府的追捕,被迫流亡日本,期间结识孙中山,开始共同为中国寻找出路。
随后,章太炎以他的如椽大笔,发表着他的革命理念,抒发着对清朝腐朽统治的痛恨,他在《苏报》上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骂光绪皇帝“载湉小丑”,骂慈禧太后“不过先帝一遗妾耳”,只知吸食民脂民膏,伤害国家元气,队此外别无能耐……为此,他受到了清政府的忌恨,却还不肯避开风头,大声呐喊“革命流血起,流血自我起”,结果被捕入狱。
章太炎以学问立世,以革命扬名,以骂人著称。到了民国,他更加骂得肆无忌惮,他骂慈禧,骂康有为,骂袁世凯,骂孙中山,骂蒋介石,骂汪精卫,骂吴稚晖,个个骂得声振寰宇,荡气回肠。骂得这些被骂的对象咬牙切齿,恼羞成怒,但都拿章太炎没办法,他太有名气,太有人气,和他对骂,或者对他下手,只会让章太炎的人气更旺,这是划不来的,只得当作“章疯子”的疯言疯语,忍气吞声。
这其中尤其以写对联儿骂慈禧,骂康有为最为精彩。
日俄战争爆发,其目的是为争夺我国东北。此时慈禧把持朝政,不敢力抗外敌,却花费大量的银子来过70大寿。章太炎便拟一长联痛骂慈禧:
今日幸海子,明日幸熙和,几忘曾幸古长安,亿兆膏血轻抛,只顾一人庆有;
五旬割云南,六旬割台湾,此时又割东三省,千里版图尽弃,每逢万寿疆无。
康有为,“戊戌变法”中的维新派领袖,曾著有《孔子改制考》和《新学伪经考》等书籍。尤其是康有为自称自己继承了孔子之学,因此有“康圣人”之称。
原本康有为和章太炎没有交集,事实上两人却有仇怨。当然,两人结仇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而是循序渐进的过程。章太炎痛恨满清统治,1895年当他获悉康有为等人的“公车上书”的举动时,颇受感动,立即给康有为发起的“强学会”寄去了十六块大洋,并申请会员资格。
然而,随着章太炎对康有为主张的了解,他对康有为产生了很大的看法,特别对康有为的功利主义更是不屑一顾。1896年8月,梁启超等人在上海创办《时务报》,章太炎是其忠实的读者。康有为希望能重构儒学,为变法找到理论依据。反观章太炎,研究“朴学”( 泛指儒学经学)最讲究要弄清事情真相,凡事都要有依据,不能随意猜测。追求不同,自然不会走在一条路上,章太炎多次批评康有为治学时的牵强附会,不严谨。
1897年春天章太炎来到上海,每次跟梁启超等人论学时,都是是失望而归。到了最后,章太炎更是丝毫不给康有为等人面子,“这群康门弟子好比一群屎壳郎在推滚粪球。”据说章太炎曾跟梁启超等人挥拳打架,还顺手打了梁启超一记耳光。
从此之后,章太炎和康有为分道扬镳,两人经常在报纸上唇枪舌剑。1927年,康有为70大寿在上海举行。此时的康有为春风得意,由于保皇会的存在,使得康有为不再囊中羞涩,他决定大肆庆祝一番。
章太炎怎么会放弃这个机会,他着人送给康有为一副寿联,“国之将亡必有;老而不死是为。”看起来很普通一副寿联,只有12个字,事实上却别有用心。“国之将亡必有”来自《中庸》里面的“国之将亡必有妖孽”,而下联则摘自“老而不死是为贼”。
另外,寿联中明含“有”、“为”,就是指康有为;暗含则有“妖孽”、“贼”。章太炎写这寿联给康有为,用意不言自明。也许冥冥之中自有安排,70大寿寿宴不久后,康有为就死了。
后来,章太炎在北京,到政府找袁世凯谈话,卫兵阻挡,章太炎甚至操起桌上的大花瓶,朝袁世凯的画像砸个粉碎,果然把袁世凯惹毛了,把章太炎软禁了。软禁了的章太炎也要发泄,他写下“速死”两个大字,贴在堂屋墙上,然后写了很多“袁世凯”的字,贴满屋子,用手杖痛击,他称之为“鞭尸”,这是他解恨的独特方式。
无论在清末,还是在民国,章太炎始终在用自己的那支笔,与封建腐朽斗争,与社会不平斗争,体现出旺盛的革命精力和不屈的人格魅力。1936年,章太炎病逝于苏州。身为章太炎学生的鲁迅曾评价老师说:“考其生平,以大勋章作扇坠,临总统府之门,大诟袁世凯包藏祸心者,并世无第二人。七被追捕,三入牢狱,而革命之志终不屈挠者,并世亦无第二人。这才是先哲的精神,后生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