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也是一种能力,也需要技巧。通过《亲密关系》这本书,我们可以从一种理性的角度来看待“亲密关系”,希望这些理论会对当我们处在亲密关系时有所帮助。
这本书最重要的一条主线,即“亲密关系”的本质是一种“社会交换”,双方都在权衡自己的付出和回报,从而决定是不是要继续这段关系。从这个角度来看,亲密关系一点都不浪漫,但正是这种理性,可以帮助亲密关系变得幸福、长久。
一、亲密关系和泛泛之交,到底有哪些不同?
在这本书里,作者总结了亲密关系和泛泛之交至少在以下六个标准上,有明显区别:
1. 了解程度。亲密的伴侣之间有着广泛而且私密的了解,他们知道对方的经历,爱好,情绪和愿望。
2. 相互依赖程度。是指两个人之间相互需要和彼此影响的程度。这个 “程度” 怎么衡量呢?要看是不是足够频繁,足够强烈,足够多样化,足够持久,越是这样,越亲密。
3. 关心程度。 你关心对方的心情和身体。例如,如果对方感冒发烧或是做手术,他有痛苦,你也感同身受。
4. 信任。亲密的伴侣,认为对方不会没有理由地伤害自己,这种安全感会加强亲密关系。但是,如果发生了伤害,人们就会变得警惕,降低开放程度和依赖性。
5. 相互性。两个人会自称 “我们” ,而不是 “我” 或者是 “他” 。称呼的改变说明两个人进入了新的阶段,双方都认同了这段亲密关系。
6. 忠诚度。是指一个人想要长期保持亲密关系的意愿,有了这种意愿,一个人就舍得去投入大量的精力或金钱,不计较短期的得失。
二、 我们最有可能和什么样的人建立亲密关系?
建立亲密关系的过程,涉及两个关键词,一是“吸引”,二是吸引力的总和,即“适配价值”。
1. “吸引” 是建立亲密关系的第一步,也是长期维持亲密关系的关键。
作者认为,吸引力的本质是人际交往中的“回报” ;我们被一个人吸引,是因为他能给我们提供 “回报”或者叫做“好处” 。
“回报” 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的回报,在和别人互动的时候,能看得见的、让我们感到愉悦的东西,比如,对方出众的外貌和身材,得体的言谈举止,突出的个人能力,较好的经济条件或是能给我们提供好的建议,对我们表示出强烈的兴趣等等。
还有一种是间接的回报, 是我们通常都没有意识到的,比如说,我们喜欢和我们相似的人。喜欢和我们互补的人。喜欢我们想成为的那种人。还有在地理上和我们特别接近的人。
可以总结为“相似性”、 “互补性”和“地理上接近性”,这些都会影响到人们之间的吸引力。
2. “适配价值” 是一个人身上所有吸引力的总和,包括他的年龄、外貌、性格、学历、工作和财富等等。
在寻找伴侣的时候,我们会给对方的各项条件打分;别人也在给我们打分,最后各自掂量一下总分。这个配对的过程至少有这么三种情况:
第一种,“势均力敌”,人们通常会选择适配价值和自己差不多的人,作为伴侣;这样的关系也倾向于稳定。
第二种,只要总的适配价值相等,具体每项得分多少,是次要的。比如,在美国,长得最丑的男人,如果想和长得最英俊的男人,获得同样数量的约会邀请,需要多赚186000美元。
第三种,男人和女人对于一些吸引力的评价不同。比如,男人喜欢年轻、漂亮的女人。相比之下,女人更喜欢有能力、有资源,能为她和子女提供保护的男人。同时研究发现,一个女人越聪明,她对男性财富和地位的要求就越少。
三、到底是什么因素在决定一段关系能否幸福、持久?
为了理解这个问题,书中介绍了“社会交换理论”,是从经济的视角来看待亲密关系。这种理论认为:人和人的交往是一种交换关系,我们都希望用最小的“付出” 去获得最大的“回报”,只有当两个人都能从一段关系当中,获得足够的“利润”,这样的关系才能够持续。
这个理论中有三个关键概念,也是影响一段亲密关系是否幸福、稳定的三个影响因子。
1. 结果=回报-付出。如果这个结果是正的,说明在这段关系当中,你赚了。如果结果是负的,那你就亏了。
2. 期望值,即你对这段亲密关系中应得收获的结果的预期。期望值和结果的比较,决定了我们在一段关系中是否感到幸福、满足。如果一段关系的结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我们会感到幸福、满足;反之,不幸福、不满足。
3. 替代选项,即其他更好的选择。替代选项和现在这段关系结果的比较,决定了我们是否要继续一段关系。如果替代选项超过现在的结果,我们倾向于离开;如果替代选项不及现在的结果,我们倾向于留下。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我们对现在的关系感到非常满意,那我们就会很知足,不太会去留意其他的替代选项,从而有更大的可能留在这段关系中。
四、如何化解冲突,维持亲密关系?
随着两个人交往的深入,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怎么才能尽量化解这些冲突呢?书中给出了以下三种策略。
1. 降低预期。例如,经常检查一下自己对婚姻的预期,尽量谨慎、合理一些,有所保留,不要把预期定得太高。因为对婚姻期望越高的人,结婚之后,失望越大。
2. 保持冷静。因为一件 “坏事” 的影响力要远远大于一件 “好事” 的影响力。一次激烈争吵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伤害亲密关系。作者提到一种做法是 “及时叫停” 。
你可以说,“亲爱的,我现在非常生气,所以说话很直接,给我10分钟冷静一下。” 这时候,你可以做几个又慢又长的深呼吸,或是出门溜达一会。
3. 有效沟通。书中提到了两个技巧, “转述” 和 “XYZ 表述法” 。
“转述” 是指在交流、讨论、争吵的时候,等对方把话说完,我们再用自己的话,把他的意思重复一遍。
“XYZ 表述法” 是指我们可以这样和对方说话, “当你在Y情境下做X这件事的时候 ,我感到Z” 。比如“当你刚刚在电话中生气时挂了电话,我感到难过。”
金句:
1. “吸引”这件事,不是说第一次把对方吸引住了,就能一劳永逸,它需要经常更新维护。
2. 在婚恋市场上,没有所谓的 “木桶效应” ,即便对方看到了你最短的那块木板,没关系,最终让他做出决定的,是你所有木板加起来的长度。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扬长避短,提升自己的吸引力。
3. 人和人的交往是一种交换关系,我们都希望用最小的 “付出” 去获得最大的 “回报” ,只有当两个人都能从一段关系当中,获得足够的 “利润” ,这样的关系才能够持续。
4. 在沟通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 “XYZ 表述法” ,即我们可以这样和对方说话, “当你在Y情境下做X这件事的时候 ,我感到Z” 。
5. 彼此忠诚的伴侣,会更愿意为对方做出自我牺牲。他们的行为看似不符合社会交换理论。但是,没有无缘无故的忠诚,这种忠诚也是两个人在经历了激烈冲突和自我怀疑 之后,逐渐确立的。当我们和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从完全陌生、到熟悉、到确立亲密关系,最后培养出高度的信任。在这个过程中,更为理性 “社会交换理论” 可以帮助我们循序渐进地培养伴侣之间的忠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