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在知乎上看到这样一个话题:如果结了婚的你,遇到自己生命中唯一的真爱,你会离婚吗?回答是众说纷纭。倏然间,至今单身的笔者不得不“跳一级”,陷入众人的“苦恼”中。
的确,这是一个两难的问题,一边是家庭的责任,一边是今生的真爱,鱼和熊掌不可兼得。选择一边必然导致另一边的失去。怎么办呢,笔者焦灼的心,如已开许久的水急迫沸腾。
接下来,笔者给大家说的事,或许对大家解决这个“二难”的问题会有所帮助。
“莎菲女士”丁玲,想必很少有人不熟知,她是我国著名的无产阶级女作家,在她的身上就发生过“话题”中的事。
1927年12月,这个冬天很冷,可是再冷的季节也无法挡住腊梅的盛开,就像这说早不早,说迟不迟,必然来临的爱情一样。它如火裹住了丁玲的心。而此时的丁玲,已同诗人胡也频同居多年,已是小有名气的“文坛伉俪”。这把火的“纵火犯”便是诗人冯雪峰。
那个时候,作家丁玲正在学习日文,由朋友介绍,冯雪峰来教授丁玲。冯雪峰看起来像个乡下人,长得也很一般,但他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即以“湖畔”诗人享誉文坛。这个“丑”男人,不知怎的,竟然以博学和与众不同的“乡土气息”,征服了那时的丁玲。
当时,作家丁玲坠入爱河的那份炽烈从《不算情书》中可见一斑。在《不算情书》中作家写到:我真真的只追求过一个男人,只有这个男人燃烧过我的心,使我起过一些狂炽的欲念。
男人往往比女人要理智许多,哪怕是一个浪漫的诗人。冯雪峰见丁玲如此爱慕自己,便选择离开,去了上海,可谁知,丁玲因为想他,追到了上海,寻他。笔者狂呼:多么可怕。
与此同时,丁玲的爱人胡也频也随即追到了上海。三人的柏拉图就此拉开帷幕。据说,在彷徨中的丁玲向爱人胡也频提出了三人一起生活的建议,胡也频竟然答应了。笔者又要狂呼一声:太可怕!
想想三人同桌吃饭,同睡一张床,这是要怎样。果真,胡也频终于受不了了,几个月后,他无法忍受这不和常理的关系,也无法忍受自己的爱人与别的男人柏拉图,哪怕就是精神上的,他一气之下去找沈从文诉苦。沈从文于是成了丁玲与胡也频感情的“和事老”,劝丁玲慎重考虑。
最终,丁玲还是选择了胡也频,选择了家庭。她后来回首这段经历时说:这在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局面,虽然我深深爱着另外一个人,但我同也频同居了许多时候,我们彼此有一种坚固的感情的联系,如果我离开他,他会自杀。
草草絮叨完这个故事,不知读者您,是否有所启示。
鱼和熊掌的确不可兼得,可我们的理智和善良的本性,早已决定:我们的选择。
我们定会选择家庭的那一边,不要说笔者不够真实。在笔者,这个八零后看来:真爱诚可贵,可是亲情价更高。人,不可能已一个完全独立的个体存世,做任何决定都关乎着别人,在这个时候,笔者还是建议多多考虑更多人,不要利己行事。
事实证实,冯雪峰悲伤地离开后,也有了自己真正合适的爱情。丁玲和胡也频生下了一个男孩,取名胡小频。
总之,各有各美满的结局,这样不是最好吗?花开花落,任何事物都有它应有的归宿,请不要太过激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