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眼这个假期看过的电影名单,最喜欢的莫过于这部《孔雀》。
拥有中国第一摄影师称号的顾长卫导演,在2005年的处女作《孔雀》,此片斩获了柏林电影节银熊奖。
影片讲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中国转型期,一个筒子楼里的普通家庭,三个兄弟姐妹,他们身上年轻一代的缩影。
全篇运用平行蒙太奇的叙事结构,以弟弟的回忆为线索,有着三个兄弟姐妹的青春故事的交织,可谓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不同的人,在同一个家庭的各色青春。
电影中,放荡不羁追求自我的女性角色总是非常抓我的眼球。影片中的姐姐便是一个在青春时代忠于自己,勇于追求梦想的人。她高傲且自由,为了追求自己的伞兵梦,去靠近男伞兵,偷家里的钱买东西给男伞兵,最终都没有成功,失败后独自在屋内绝食。
有趣的地方是,全片充盈灰蓝色调,似乎像是给那个时代的青春一曲哀叹,而其中几处鲜明的颜色,也像是孔雀身上那五彩斑斓的羽毛,美丽高贵。姐姐自己制作的降落伞,是淡蓝色的。她骑着车后面兜着降落伞在街上骑行着,好像自己已经成了伞兵,不是被迫为家庭谋生的女儿,也不是洗瓶子厂里机械的清洗工。哥哥举着金灿灿的向日阔, 追求自己的爱情,在那个人人穿着蓝灰黑色调的工厂门口尤为显眼。只可惜淡蓝色的降落伞最终被妈妈揉成团,哥哥也没有如愿以偿得拥有自己的爱情。
因为羞于自己哥哥是智障的弟弟把伞扎进哥哥的大腿里,在睡觉后想要在水里倒毒药毒死自己哥哥。姐姐划伤自己白皙的手臂,告诉拉手风琴的大爷自己的父母对自己不好,企图用他人的爱弥补父母的爱。或许是因为父母的偏爱,也或许是因为哥哥的傻,在成长后,姐姐也只能在离婚后,在某一天遇到年轻时那个男伞兵后无声痛哭;弟弟多年归来后没了一根手指,带来了一个女人和她的孩子。什么也不懂的哥哥却好像是生活的最好的。那些曾向世俗现实宣战的人们和本就顺与世俗的人们最终都没什么两样。
影片中的孔雀开屏,许多人有不同的解读。人们观看时,它不开屏,人们走后,它才开屏。我更愿理解为,孔雀的最终开屏,是导演对于一个悲情色彩满满的故事,特意给人的希望的讯号,告诉我们还是要热爱生活。孔雀就是孔雀,人人都是孔雀,终有开屏的时刻,热爱生活总有回报的时刻。更像是一个安慰。这部片子,没有大肆渲染悲,却无时无刻不透露了一种悲。这里面好似浓缩了人们的青春,不只是那个年代的青春,好像是把青春的遗憾都放在了里面。突然就想到了韩国电影《蜂鸟》了,没有刺激紧张的剧情,只是在简简单单的,强烈的讲述着些什么。
(“在现实中,任何事件都不具有事先完全确定的含义(这是巴赞所说的“现实的内在暧昧性”概念)。电影的本体论使命在于尽可能尊重上述基本特征,从而复现现实。因此,电影应当产出具有同样“暧昧性”的再现形式——或者力求做到这一点。”———摘自网络,侵权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