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元宵节,红红火火闹元宵。
一个“闹”字凸显出元宵节特有的热闹。
在我的印象中,元宵节热闹之处在于:
灯笼、红火(社火)、焰火,
不论是从视觉、听觉还是嗅觉都相当刺激,
让你感受到元宵节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节日。
首先是灯笼。我儿童时代,家乡在正月十五前是不挂灯笼,
只有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前三、四天人们才以家庭为单位,
纷纷开始做灯、挂灯,那时的灯,基本上都是自己动手做的。
所用的材料大都是就地取材,如木棍、玉米和高粱秸秆,
所用纸张有白粉连纸、麻头纸等,价格都不贵,成本低廉。
灯的样式各种各样,大多是与农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动物或蔬菜水果。
如:龙灯、虎灯、兔灯、羊灯,白菜灯、蟠桃灯、西瓜灯等。
最有意思的是转灯,有内外两层,内部的为主要部分,
第一它的转动,动能应该是来自点燃的蜡烛的热能。
第二灯的内部是个多面体,与外部的圆柱体不一样,
应该是个四面体或六面体,每个面上都画的一个故事,
或者是画着奔跑的马、飞翔的鹰等,
很受人们的喜爱,尤其是孩子们更是兴趣盎然,看的津津有味。
其次是红火,也就是现在讲的社火。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有年轻姑娘们组成的小花戏队,走街串巷,载歌载舞,最受人们的喜爱。
有年轻力壮小伙组成的舞龙队,龙灯不仅走街串巷,还要进院进家,
人们争相请舞龙头的小伙用龙头亲吻一下家中的小孩,
祈求龙王保佑孩子们平安吉祥、茁壮成长、大吉大利。
有具有地方特色的踩高跷、跷杆、二鬼摔跤等民间节目。
有老中青结合表演的大、小洪拳,刀术、棍术等武术节目。
各路表演精彩纷呈、人们叫好声、欢呼声不绝于耳。
第三是焰火,家乡叫放火。那年代所有的焰火都是自己动手做的,
首先是火药的配置,用一种化肥硝酸铵和木屑配置而成,
至于还有没有其他成分和各种原料的比例如何就不得而知,
这是个技术活,只有几个村干部知道,天机不可泄露。
其次是擀火筒,火筒其实就是和炮筒是一回事。
把厚点的牛皮纸用一个木质板子不停地擀,
直到成为一个个圆筒状,然后放在嘴边吹一口气,
如果能发出清脆连续的声音,就算合格了。
擀火筒是个苦差事,量大样式又多,有时候时间紧,
还的加班加点赶工期。有锅火、走火、起火、转火等。
第三是装大架。每年一次的焰火效果如何,成败得失就在此举。
装大架,就是把各式各样的焰火安装在一个高大的木头架子上,
而如何安装就得请高手了,先放什么、后放什么,
如何连接、怎么保证中途不熄火,能一气呵成。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就是确保安全,一个是焰火的安全性要有保证,
一个是看火人的安全。确保安全的唯一措施就是人与大架之间的距离,
必须要严格执行。
正月十五晚上,等人们看完灯,看完社火表演后,
焰火就该上场了。正式放焰火前要先放三声铁炮。
铁炮就是鉄铳,三声铁炮之间要间隔五分钟左右,
告诉人们焰火马上就要放了,赶紧前去观看。
放焰火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各种活动的压轴戏,
凡是能出来的人都会前来观看,摩肩接踵,人头攒动。
随着焰火的腾空而起,人们脸上都绽放出了愉快和幸福的笑容,
一个个心中都乐开了花,沉浸陶醉在一片欢乐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