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有一天,一个朋友跟我说忙乱的生活让其苦于奔命,工作上有好多琐事无法良好处理。听到这个话题,我顿时兴致盎然,于是与其大讲特讲GTD理论。开始时,可能针对他具体问题,提供了一些可执行的技巧,但随着讲解的深入,他的积极配合逐渐转变成了不想失礼的附和,每不多久,就要张大嘴打一个“哈欠”。
遥想当年,初入职场,我也时常在开大会时被睡意连击,也在听老人、长者训诫时反射式的“打哈欠”,也会在听一些学长、专家讲某理论时,脑子中像被注射了凝固剂,完全转不动而且精疲力竭。
话说2008年,就有一位某县副局长,因为在大会上“闭目养神”,而被当地处理,免去了副局长职务。此事件在当时也极大引起了争论,有的人认为,“铁腕治吏”正是符合当下人民群众对作风建设要求的;有的人认为,难倒睡的人只有他一个吗,而替这位副局长“撞在枪口上”鸣冤叫屈。
不管是真“冤”,还是假“屈”,“打瞌睡”现象确是屡见不鲜,相信每个人都有亲身所见、所闻,甚至体会。只不过我们是没有碰到那位“较真”的领导。
二
但,作为一名干部,在政务会议上打瞌睡,确实是不当的;作为一名职员,老板见了这种情况,怕是劈头盖脸要骂过来的;作为一名学生,恐怕教授心里会想,这孩子没救了……我们最好还是想办法改变它。
“打瞌睡”到底是怎么引起的呢?我们有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当然有,我就是从一个干什么都瞌睡的瞌睡虫变成鸡血虫的。
已有很多实验研究表明,影响“打瞌睡”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睡眠质量、睡眠时间、早餐情况、环境条件、谈话兴趣、体育锻炼等。其中,一些条件是硬性的,难以一己之力改变,比如当今仍旧的文山会海之风;一些条件,是需要自身主动调整的,比如睡眠质量、早餐、兴趣等。
那我们的策略就要放在我们力所能及能够改变的事情上。试从以下几点上给出意见建议。
1、良好的睡眠
睡眠在人的一生中大约占据了1/3的时间,是人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还有些大神将如何睡眠写成了书,科学地解释睡眠是什么、为什么睡眠、如何睡眠等问题。这里我推荐《神奇的睡眠》这本书,很薄,但纠正了我们很多错误的看法(比如睡眠并不是越长越好的惯性看法),同时给出了高效睡眠的方法。
2、对应该有兴趣的事务有兴趣
在众多研究中,能够集中精力、不打瞌睡的情况往往是被试者对研究事项有极大的兴趣,简言之,就是兴趣与注意力集中高度正相关。但在我看来,这种研究的结论对我们来说只是提供了一个事实,但往往无法帮助我们改变任何一丁点的现状。
我要是对它感兴趣,没有打瞌睡,我干嘛还要试图从你的研究结论中得到些什么。
李笑来老师说过,任何人绝对不会对他做得好的事情不感兴趣。套过来就是,任何人绝对不会对它做得好、感兴趣的事务“打瞌睡”。
仔细体味上面的话:因为你做不好,所以不感兴趣。因为你做好了,所以你说有兴趣。有兴趣了就不会“打瞌睡”。
所以兴趣是什么呢?我认为,在一定程度上,是人们“臆造”出来的一种借口。
比如,我2013年前从没写过公文,而且听说写公文的多苦、多累,熬完太阳、敖月亮,升迁机会也不多。虽未实践,但在我的印象中已经形成了“那是傻X才干的活”的印象。然而实际工作中,虽然不用写大部头的公文,但个人总结、思想汇报总会写的吧,但那种抵触感依然依稀存在。接下来,机缘巧合,竟然辗转到了文字岗,经过向师傅学、向书本学、向网络学,不到2年时间,竟然也成了单位小小一支笔。
同样的一个事务,短短两年时间,兴趣从无发展到有。兴趣在我成长过程中起到了一个什么角色?你说对了,反面角色,它在一定时期竟然是我品尝文字工作乐趣的档门者。如果历史可以倒带,或许我早应该在2年前就将文字工作纳入最关键的兴趣之一。
再换个角度,如果你想掌控自己的发展,你就得掌控自己的兴趣,对什么感兴趣应该由你说了算,而不是兴趣本身说了算!
3、打瞌睡的另一个关键原因
在一般情况下,解决了你知道应该对什么感兴趣的问题后,你就不会在本职工作以及一些重要事项上精力不集中,打瞌睡了。
但还有一种情况,比如有位量子论顶尖科学家,连续给你讲8个小时的量子论最前沿的研究,我保证你郁闷得想自尽……
这个假设说明了一点,人注意力的集中与对事物的了解和掌握程度正相关。
所以在这点上,我们要采取的策略是:在应用各种时间管理、个人管理的方法、技术基础上,重点处理好以下几点:第一,将自己现有“圈”内的事务掌握好,就我工作方面来说,比如公文、会议、重大活动安排、宣传、党务等。第二,为自己想拓展的“圈”做好准备,比如我希望能够将自己公众号运营好,那么我现在就开学习运营技巧、写作方法、ppt制作等。第三,尽量避免进入自己完全不掌握的“圈”,因为那样不仅使你“打瞌睡”,而且极大浪费了你的时间。
希望以上对爱打瞌睡的同学有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