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旅行青蛙竟然在热搜上能够持续好几天。
我的一个朋友群的群名也变成了“一起来晒蛙”!
一款游戏,三个主要场景,无数人争相谈论,没有开着游戏却惦记着游戏里的“人物”,游戏的故事延伸到了游戏之外!
玩游戏的人不像在玩游戏,像极了一个养孩子的父母。孩子在身边,父母似乎也没什么太多能做的;孩子不在身边,父母却也断不了无尽的思念和担忧。
前两天甚至流传着“是日本的一款生育意愿测试器,会给持续玩游戏的女性寄生育劝诫信”之类的说法。而小编的朋友里竟然还有“这个倒也不错,蛮值得期待”的想法。
小编是个异类,对“青蛙”没有产生思念,倒是对这款游戏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想要剖析一下为什么一款如此简单的游戏能够引发如此的热潮。
小编认为有如下几个原因:
精准地抓住了现代用户的心理特征
毫无疑问,游戏都是用来填补人们的空白时间的,但同时也是用来满足用户的心理需求的。
人是复杂的,成人是更加复杂的,几乎每个成人都有着不完全相同的心理需求,但又有着共性:权力需求(支配需求)、金钱需求、攻击需求(发泄和表达愤怒的需求)、自尊需求、好胜需求、成就需求、亲密需求(恋爱需求)、繁衍需求等等。
不同的游戏满足着不同的心理:吃鸡游戏满足着攻击的需求,“恋与制作人”满足着亲密需求,“旅行青蛙”则满足了繁衍的需求。
其实,无论是日本还是中国,甚至欧洲尤甚,人们的生育意愿普遍都在下降。然后,生育意愿的下降并不代表繁衍需求的降低——事实上只是被外界的各种压力(特别是经济压力)所逼迫地进行了放弃,尤其在东亚这种儒家文化传统下更是如此,中国更甚。
正是由于繁衍需求是人类最普遍的共性,而游戏的主要人群又正好是繁衍需求最强烈的人群,也是压力最大需求无法安放的人群,因此“旅行青蛙”正好满足了这种共性的需求——能够大火也就不意外了。
游戏延伸在游戏时间之外
这一点简直可以称为是颠覆性的!但小编多口水一下:
前不久的火热游戏“恋与制作人”曾经无耻地出了一个模式,即自动游戏模式,也就是玩家可以通过花钱获得游戏自动进行的能力——你只需要把手机游戏打开,游戏会自动进行,而玩家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了——堪称官方外挂!
然而,跟“旅行青蛙”一比,弱爆了!因为玩家根本不用做任何事情,但是却满怀期待,期待待在家里的青蛙是否出门了,出门的青蛙是否发回了明信片和照片。
玩家知道青蛙会做什么,但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做,以及会是什么结果!——看起来是不是好像跟人人网/校内网时候的偷菜差不多,实际上差多了——因为事情不再是线性发生、不是可以完全期待,所以会更加地使人思念,想忍不住上游戏去看看我蛙有没有新动向。
极其简易的操作
一款好的游戏,操作必须是简单的、没有门槛的,人人都能上手的。
“旅行青蛙”做到了——顶着一堆看不懂的日文,竟然在短时间内冲到了免费游戏榜单第一。
为什么?因为只有三个主要场景!能够点击的地方和反馈太简单、太直观了,就算不懂日文,猜都能猜到干啥。
屋子、院子、商店
最牛逼的是,玩家其实最主要的工作是:什么都不做!!!只需要等待!!!
还有比这个更省事的游戏吗?小编在不丰富的游戏库里搜索半天没发现。
能赚钱
是的,能赚钱的游戏才是一个好的游戏!能够直接赚钱的游戏才是一个更好的游戏!
“旅行青蛙”的赚钱思路也很简单——卖四叶草......真是简单明了,游戏玩家一眼就明白了。想要我蛙有更好的生活和待遇就得买更多的四叶草!
——顺带吐槽一句,据说我国牛叉的外挂团队开发了无限四叶草的模式导致日本游戏团队少挣了不少钱。
小编不得不慨叹,牛叉的游戏从来不需要复杂,真正的好游戏都是用心在游戏之外,呈现给用户的永远是简单、易玩、直击用户心灵。
最后,小编也稍微泼点冷水,这款游戏估计持续不了多久,因为存在两个致命的问题:
一、繁衍需求从来不可能用游戏代替,非真实的场景永远代替不了真实场景,而且很快就会厌恶;
二、游戏延伸到游戏之外会过度占用玩家的精力,破坏玩家正常的生活,超过了游戏本身的度,因此玩家也很快会疲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