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我想写的是:对“XXX工作就是吃青春饭”的思考。但是因为我中间又放飞了一下思绪,想了想只好先写一个小的方面,所以把文章发出来请大家阅读,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挖掘一些新的观点。
对“XXX工作就是吃青春饭”这样的言论,我经常做一些观察和思考。虽然我并没有做到人世百态尽数阅览,但通过阅读一些文章或与有一定成就的人交流,我对此观点也有一些自己的看法。
因为每天都能和程序员打交道,我首先接触的是“程序员这份工作吃的是青春饭”这一言论,对此我作了思考,因此先由此观点说开去。
假如认为程序员这一工作吃的是青春饭,那么失去了青春的程序员应该做些什么呢?一个处于工作鼎盛时期的程序员可能在工作之余发展多种能力,为自己失去青春之后的职场生涯铺路,那么一个已经在“失去青春”的路上走的程序员,应该怎么挽救自己的职场生涯呢?
以上问题的前提是认为“程序员的工作吃的是青春饭”的大前提下产生的,我回到了疑问的本身:程序员这份工作真的是吃青春饭吗?为此我请教了一位学Java的大佬,并将我和他的对话适当摘录了部分,仅供各位参考。(注:对话有修改。请勿对号入座,相关言论只是我对生活现象的思考。)
我:大佬,你们总说技术是青春饭,年轻的时候要多方面发展能力。要是有一些程序员年轻的时候没发展好,到了中年的时候,那得怎么办?
大佬:技术是青春饭?我不这么认为吧,你的所谓的技术,真的是“技术”?难道不是搬砖吗?
我:应该是:为什么总说程序员吃的是青春饭?因为技术更新日新月异?
大佬:你真有技术,什么年纪都吃香。阿里巴巴前阵子请了个满头白发的顾问,吴恩达的老师,搞人工智能的大牛。只有能力不足的(程序员)吃的才是青春饭。
我:这个应该是科研方面的领先人物吧。(后来我查了一下:5月27日,支付宝官方微博发布消息,人工智能领域的世界级泰斗迈克尔·乔丹正式加入蚂蚁金服,担任蚂蚁金服技术顾问,成为蚂蚁金服科学智囊团的主席。不过大佬忽视了我这一提问~)
大佬:因为你会的东西,应届毕业生都会,而且比你要的工资还低,那么你有什么竞争力?你要会其他人不会的,有核心竞争力,至少得远高于平均水平,那么做技术就可以吃一辈子的饭。说白了,就是要不停得跳出舒适区,持续学习。没技术的程序员,才会认为自己的职业是青春饭。我认识的好多年龄在30+的技术人员,年薪差不多都是百万以上。青春早没了,饭还是有得吃的。
我:说到这里,我又有个疑问了。为什么30岁就没有青春了?
大佬:因为你不能支持长期加班了。
(加班的同志们,少加点班吧~~~)
(中间省略关于移动端与后台的讨论······)
大佬:所以看自己想法吧,将来别后悔就是了。人生是过给自己的。得过且过,就算年纪大了,降低标准,也有工作可以做的。饿是肯定饿不死人的。
我想这样的对话呈现的观点已经是比较清晰的。总结起来大概就是:搬砖的码农吃的才是青春饭,而真正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程序员不是。
事实上,从高考选志愿开始,我们就会陆续听到关于“XXX工作就是吃青春饭”这样的言论。这无非就是指某个职业其工龄带来的经验和技能提升能否超过随着年龄增长而导致的生理机能下降。在一定意义上,年龄稍大的人从事任何职业都有其劣势,但是细究到具体的行业,应该说大多数行业都有一个后备跑道,能让从一线退役下来的前辈们继续发挥自己的能量。
写到这里,上述的言论基本都不是我的直接观点,因为我对这个行业的实际工作情况并不能说非常了解。但我之所以会写这篇文章,是因为我听过太多的人跟我说了这个观点。那么我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看,我感觉这种言论的产生至少体现了两种想法:
1、人到三四十岁的时候,就应该有一份稳定的并呈上升趋势的事业。
2、假如三四十岁可以认定为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中年,那么中年是很难再选择一个新的行业开始奋斗。
这两种想法,都让我联想到最近热议的30岁,联想到中年危机。我对这两种想法都不是很赞同,对这个问题我只有一个看法,既然年龄增长带来的恐慌其实可以理解为生理技能的下降带来的恐慌,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