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刷屏的“罗尔事件”想必大家还记忆犹新吧。
从此事的突然刷爆朋友圈到出现戏剧性反转,到深圳相关部门公布治疗费用,再到微信冻结、退还捐款,全过程真是离奇曲折,博尽眼球。
这期间,有不少微信大号抓住时机、发表立场鲜明的言论,借势拉升了不少人气和点击量。
现在回顾和梳理一下,发现我平日喜欢的那几个微信大V们,对此话题的看法各有独到之处,而基本立场又不谋而合。
自媒体大V、知名网络写手和菜头在11月30日中午发表《疑问:刷爆朋友圈的罗一笑是什么情况?》一文,点出了他对“罗尔事件”的7个疑问。
他认为,这是他所见过的最奇怪的网络求助事件。最大的疑点是:“身为父母,孩子擦破一点皮都会揪心的父母,在孩子面临生死的时候,还有心写这种中二文章,还在抒情,这是我作为写作者最为奇怪的一点。”
大概由于此文发表后,遭到了不少观点相左的读者“炮轰”。当晚6:30,和菜头又发表题为《圣母病是病,得电》的文章,毫不客气地给予回击和反驳。
很多人炮轰和菜头的理由是,他冷血、没有同情心,自己不转发、不捐款就罢了,为什么还要写文质疑此事的真伪,质疑一个父亲求救的真实动机?
和菜头称这些人得了“圣母病”,他认为:
1、社会援助是一种资源,不可能无限供给。较合理的分配原则应是按照经济水平作为首要条件。而如果社会资源是按照社交媒体上声浪高低进行分配,这样的做法难说是合理的。
2、如果在社交网络上的运动式救助是值得称道的行为,那些不漂亮不可爱,爸爸妈妈不会写漂亮文字,没有开营销公司的小朋友怎么获得援助?还是他们发起不了救助运动那么就活该去死?
3、世间需要慈悲,也需要智慧。那些人愿意参加转发一次某公司给一块的慈善行动,其实是在“慷他人之慨”的时候显得最大方。不知这是满足自己的内心虚荣,还是满足需要救助的人。
著名作家连岳也在11月30日中午发表了《圣母的G点,是骗子永远的战场》一文。他将这件事定性为“悲情营销”。
“悲情营销一点都不新鲜,将永远存在。核心技术有两点:你需要做的事成本极低,可以低至零;你做了这件事显得很有爱心/正确。”
连岳认为,那些第一时间在朋友圈转发“罗尔事件”、秀爱心的人是“圣母型人格”。对于这些人,他的点评比较尖锐:他们的脑子和心,一定都有巨大的漏洞。脑子有洞,轻信,成为悲情营销的第一批转发者;心有洞,缺爱,使他渴望这类悲情营销。
他甚至说,蠢,是恶最大的帮凶。希望罗一笑这种骗局,三个月来一次,因为它对提升平均智商是有好处的:骗子现形了;有价值的朋友也显现了。
也许是此文观点过于尖锐,戳伤了不少持异见者的玻璃心,文章受到了不少批评和攻击。12月2日连岳又更新了《衷心祝愿罗尔发财》一文,观点更加独树一帜。
他的核心观点有两个:第一,罗尔原来的问题,不是能不能募捐,募捐不是穷人的特权。他的问题在不诚实,隐瞒、编造了事实。诚实信用,是一切契约的前提,是霸王条款。
第二,罗尔的所有身家、女儿具体的治疗费用全部公开了,他在这些真实要件的前提下再募捐,我觉得完全没问题,得给圣母们实现意愿的机会。我希望罗尔这次不只收到200万,最好收到2000万、2亿,收光所有圣母的钱。因为圣母手上的资源越少,骗子就早点消停。
对于“罗尔事件”,知名广告人小马宋写了《不必爱心泛滥,不必过度纠结》一文表明态度。这个话题事件刷屏当天,他从资深广告、营销人士的专业视角进行了思考,并决定不转发、不捐款,原因有三:
其一,从朋友圈的转发量来看,预计善款早已筹集完毕,不差他这一份廉价的爱心转发。
其二,此事无法判断真伪,他宁愿捐助经过官方认证的信息。至于朋友圈里转发的,就让有信任基础的亲友们去捐助。
其三,朋友的转发语不是从微信文章里摘录出来的,感觉是有人提前编好了转发语,然后促进转发,他不喜欢这样的诱导。
至于事件后来的反转,他同样保持中立态度,因为所有信息都是道听途说。
对于那些各执一词、针锋相对、吵得沸沸扬扬的吃瓜群众,小马宋给出的忠告是:别在探究真相这样的事上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才是你最宝贵的资产。普通人关注公平,一块钱也要讨说法;精英关注效率,会主动放弃毫无结果的纠结。
网络世界可谓光怪陆离、瞬息万变,谁也猜不到明天会有什么事件,骤然间掀起轩然大波,会有什么人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
遇到下一个刷屏事件,在你热泪盈眶或热血沸腾地点下转发键之时,也许正一头撞进了别人精心策划好的“局”里。
保持清醒和冷静,保持独立思考,不论在现实生活,还是在网络世界,都是最难得、最宝贵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