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说花了一两个小时就能看完的一本书,让我这个看书极慢的人花了两天才看完。当然,不是一起呵成的,而且是变看边做笔记边带有些许思考的。这本书是我迄今为止看到的产品相关的书中感觉讲述最清晰的一本书。看完本书,解决了我很多对产品包括职位和名词的混淆,也更加对产品设计的规范步骤有了清晰的了解,总之很有帮助。
下面具体简述回顾一下所讲的主要内容:
产品设计中用户体验要素有五个方面,从抽象到具体主要,从下到上依次是: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表现层。产品主要根据其特性,主要分为功能型产品(主要是用户通过产品完成一系列的任务为主)和信息型产品(主要是用户通过产品关注信息为主)。两类产品分别在五个层面需要做的任务有细微差距,其任务名词也有所不同。
下面依次介绍用户体验的五大要素。
战略层
战略层即是产品设计前期所关注的内容。包括企业对自身产品的产品目标,以及企业所能满足的用户需求。用再朴素的语言说就是,在产品设计之前,要考虑两个基本问题:我们要通过这个产品得到什么?我们的用户要通过这个产品得到什么?
产品目标可以通过品牌进行识别,包括网站或APP的logo和品牌语,其成功的标准需要通过一些可追踪的标准来衡量,比如APP的下载量,活跃度等等一些可度量的数据。
用户需求的确定是复杂的,在用户需求确定中,包括了用户细分,用户研究(弄明白用户需要什么),以及人物角色创建(将创建的人物角色贯穿到整个产品的设计流程中。
在战略层,输出了战略文档或愿景文档来定义产品目标和用户需求(现在主要是商业需求文档BRD)。这些文档不仅仅列出目标清单,还会提供不同目标之间的关系分析,并且说明这些目标如何融入更大的企业环境中。
范围层
当把用户需求和产品目标转变为产品应该提供给用户什么样的内容和功能时,战略就变成了范围。
这一层里面,主要的工作是定义需求,评估需求以及需求的优先级排序。在这一层里,对于功能型产品和信息型产品就产生了不同。
功能型产品:其范围层需要考虑的是功能需求规格——即哪些应该被当成产品的“功能”以及相应的组合。其中功能需求规格文档的描述要乐观、具体并避免主观的语气,而且可验证。
信息型产品:其范围层需要考虑的是内容需求。包括需要提供内容的类型、内容的规模、内容的操作和更新维护等等各方面。
在收集了潜在需求或想法之后,对于需求的评估和优先级的确定也是这一层需要做的工作。在这里会输出市场需求文档(MRD),功能规格文档或内容需求文档等等一系列文档。
结构层
结构层定义了产品将以什么方式运作
在定义好用户需求并排列好了需求优先级以后,对于产品最终会拥有什么样的特性有了清晰地印象,但是这些需求是分散的片段,并没有组成一个整体。结构层就用来解决这一问题,为网站或应用等创建一个概念结构。
功能型产品关注的是交互设计。交互设计用来阐述用户可能的行动,并定义系统如何配合和响应这些用户行为。其中错误处理是交互设计中考虑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思考人们犯错误时系统要怎么反应,并且当错误第一次发生时,系统要如何防止人们继续犯错。
内容型产品关注的是信息架构。信息架构是关注沟通的学问,即如何选择和组织信息来保证比人能理解并使用他们。信息架构考虑内容的结构化以及结构排列的方法和组织原u则(按照什么属性进行分类等等)
在结构层,主要输出的是架构图(包括信息组织图和流程图)
框架层
框架层确定产品用什么形式和功能来实现这个运作方式
结构层依旧充满概念的性质,那么框架层更加清晰具体。框架层把结构层的需求进一步提炼,确定详细的界面外观、导航和信息设计。
功能型产品在框架层关注的是界面设计,包括控件、按钮、输入框的位置确定、排列等,实现用户做某些事情的能力;内容型产品在框架层关注的是导航设计,引导用户去某个地方的能力。信息设计则是两类产品都需要做的,用于将信息进行合理排序、分类,将信息能够很好的传达给用户。
在框架层,主要输出的是线框图(针对一个页面,相当于现阶段的产品原型页面)
表现层
表现出是用来完成用户合理的感官感受。主要体现在视觉的感受。在本书中主要介绍了一些设计的小技巧和原则,比如突出关键信息可采用对比原则,但整体色系版面要保持一致性;还要考虑排版和配色等等的问题。
表现层输出的应该是页面设计稿吧。
综上,是用户体验五要素的简单描述。在具体操作中,五层不是做完一层在做下一层,二是在上一层快做完前就要着手下一层。鉴于只是纸上谈兵,并没有太多实践过,所以只是梳理一些基础知识和总结,算是对自己看这本书的一个交代,具体的感悟只能在实践中慢慢实现。下附思维导图一张,原版有备注,如果有需要的可以给我留言。大家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