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漠”这个词第一次出现,不知具体在何时了。只感觉最近几年这个词被提及得尤甚。许多人的内心,这个社会也正如台湾的李敖在北大演讲所言:人心大坏,形势大好。在物质生活日益富足的当下,人心大坏的焦点应该首推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日盛了。
中国向来是个重亲情的社会,无论家族式的大家庭,亲尊长,守孝悌,扩而广之,“泛爱众,而亲仁”,以爱己之心爱人,也是大力倡导与推崇的礼仪准则。“一人有难,八方支援”,在他人需要帮助时伸出援手,不但体现的是一种个人素质,也体现出一种“博爱”的社会公德。在中国,被人骂“缺德”或“不道德”是很丢脸的事,就如“没文化”一样可耻。但冷漠的出现,却也让“德”这个字变得并不如过去那般紧迫。冷漠的问题,众说纷纭,在此,让我们简要列举并加以分析。
冷漠是因为独生子女吗?
一直以来,就有很多人说,这种冷漠的出现是源于独生子女政策所致。诚然,独生子女的出现,让过去兄弟姐妹的大家庭倡导分享,明确长幼尊卑的意识大大减少,在独生子女的家庭,一个孩子周围围绕的是三个家庭,六个人,父母、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独享”成了独生子女的标签,“在如此环境长大的孩子,眼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只有独占,没有分享”,是许多人大举批评独生子女“冷漠”的论据,但这种观点也有些站不住脚,殊不知这些在许多人严重站不起来的80、90后门,在汶川地震中的义举,成了反驳这种观点最有利的武器。
因此,冷漠并非完全因为独生政策,独生子女也并非一定冷漠。其中的关键,是在于作为父母,作为社会,如何引导孩子去看待这个社会,去看待自己。想来,冷漠的背后其实是一种逃避心态。在社会这样复杂,人际关系这样难处,信任越来越难得,却越来越容易失去的当下,与其热情似火地面对现实,最终满身伤痕,还不如更加“明哲保身”,照顾好自己就是最好的途径。因此,正因如此,社会的阴暗面的曝光,亲朋好友的“谆谆教导”,也为这种冷漠提供了利索淡然的温床,毕竟,安全第一。
冷漠是因为精神信仰缺失吗?
很多人说,这种冷漠的出现是源于精神信仰的确实所致。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跌宕起伏,物质丰富是不争的事实,但精神信仰的缺失,也是不争的事实。原有的“抬头三尺有青天”的道德约束也成了封建迷信,信佛信菩萨也曾一度被贴上封建迷信的标签。但我们看到在物质丰富的今天,那些香火鼎盛的寺院庙庵,手捧香火虔诚异常的善男信女们,那些腰缠万贯富甲一方的富有之人,阔绰地一掷千金作香火钱的行为,都从某个方面,反映出物质并不能满足人所有的需求,内心空虚物质丰富的人生,可能更可怜。那些手捧香火的人们,又有多少事真的出于信仰,而不是出于向上天谋求私欲,或用金钱买得内心不安、恐惧的一些救赎呢!
其实,我们越来越多的人是很矛盾的。你会看到那些和孩子每天都嘱咐“遵守交通规则”的,自己开车却连闯红灯;和家人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的,却总是高举着“工作狂式”的状态,其实是要为家人提供更贴心的呵护;也会看到地铁广播中播放着“照顾好老弱病残孕”,同时,看到这样的人就在身边,也会立刻闭上眼睛装睡,或低头看手机好像没看到对方。什么是精神信仰,其实是一种价值观,一种内心认为至关重要的信念。这种价值观、这种信念,是面对对所有人保持一致的,还是仅仅对自己有用,对自己家人有用,在需要时有用,而在面对他人时,就失效了呢?
冷漠是因为压力过大吗?
很多人说,这种冷漠的出现是源于竞争压力的增大所致。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在期待融入“北上广”的同时,也正因竞争压力过大,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生活成本过高,选择理性对待自己的未来路径,已是不争的事实。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人生打拼,有一首歌叫“爱拼才会赢”,未来是需要努力打拼的,不经历风雨,难见彩虹。而打拼就需要关注自我,而难免在关注自我的同时,也让我们忘记了他人,冷漠是人们忘我打拼的副产物,当我们过度关注自我目标的实现,而社会道德缺乏约束时,便会产生冷漠,“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的金钱至上和现实主义,便为冷漠做了最好的注脚。
在一切都用可量化、定标准来衡量的时候,必然会造成道德的价值衡量。于是,“道德值几个钱!”诸如此类的话的出现,也就理所当然。在事实面前,有人情,在数据面前,有温度。这在我们看到近期某明星夫妻关系事件的过程中,网络的反应便可见一斑。无论真正的事实如何,至少网络的反应是向用道德的标准去衡量了这件事情。有人说,一个明星的夫妻关系的热度居然高过奥运会,简直是匪夷所思。但不要忘记,这件事情之所以热的最根本原因,是因为道德准绳在关键时刻起着关键作用,触动了人们敏感的神经。而这种道德约束,在今天物质至上的倾向越来越明显的当下,其实是很有必要的一种无形约束。
诸如此类的原因之说,成了冷漠出现的条条罪状,仿佛冷漠是无可救药的毒瘤,只要诸如此类的社会客观事实无法解决,冷漠之风便一发不可收拾。但如果细思量,这些罪状也有奇怪之处。五千年的中华文明,走的大体是“温良恭俭让”的儒家之路,纵使其中有某些时代倡导道教、佛教,但也都是倡导人向善,助人者自助的道理,经济的发展、独生子女政策的出现,或者竞争压力的增加,纵然是好时代的标志,但回溯五千多年的发展史,繁荣昌盛的盛世也并非只有今日,竞争压力乃至互相倾轧的社会现实,也不仅只存于今日,为何我们今日,却看到的是冷漠之风日盛呢?为何曾经喧嚣一时的抱抱团,如今日益淡出人们的视野,为何在现代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谈经典读古书学古礼的风气日盛。在此,个人不敢一语而断言,但却可以提出一论与大家分享,那便是,冷漠之风是源于“对己宽容,对人太苛刻”所致。
为何?只因,冷漠源于内心,每个人都看到了冷漠,甚至到了冷眼旁观的地步,每个人也都对冷漠之风唏嘘,感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但却可能忘记了这种唏嘘是一种彻头彻尾的抱怨,而忘记了改变冷漠需要每个人的努力。前几日曾见一则新闻,一外国青年在某快餐店门前,买了快餐,坐下与门前乞讨的一阿婆同吃,相谈甚欢。一时间,引得国内无数向往纯洁、美好之辈,感叹之、反问之、自责之,扪心自问如果是自己,是否能够这样做。还是看到阿婆乞讨,怒目而视,大声斥责后一走了之。人与人之间的温暖,需要的是真诚为基础,以己之心度人之心,如果我们把对他人的苛刻,扩而广之,那无疑自己也是冷漠的源头之一。
可能有人会说,这个社会坏分子太多,不仅是一小撮别有用心的坏分子,简直是满眼尽是一撮撮别有用心的坏分子,他们一偷钱二抢劫三骗人,殊不知,法制频道天天播放的是社会不法分子的烧杀抢夺的光辉事迹,红绿灯节目日日宣导的是人人是酒后驾车,日日是撞人逃逸的历险故事嘛!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不冷漠,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如何能成?说的堂而皇之,理直气壮,殊不知,掉头来想,如果被烧杀抢劫的是自己,车轮下被撞早逃逸的是自己,期盼身边人能够施以援手,不是冷漠,而是充满关爱的人必然是越多越好的。因哽废食这类以偏概全的事都知道可笑,却为何我们常常将改变的源头归于他人,而将享受的成果留给自己呢?
还记得陈道明在一次接受凤凰卫视访谈的时候说,别人都认为自己喜欢耍大牌,却不知道自己确实真真正正以作为一个有道德的演员为准则的,在无数人都在被社会改变的面目全非,随波逐流的时候,自己还在坚持着一个演员而不是明星的最本质的东西,那就是对得起自己,对得起观众,他用一句“我无奈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也无奈我”来形容自己的原则,那一刻,我对这位中国首屈一指的知名演员另眼相看,可能,并非是社会真的改变了,是我们眼中的世界改变了,在一直以来崇尚真善美的社会,一直以来都尊崇礼仪道德的社会,冷漠的由来,是时代的必然,还是源于我们缺少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气节,缺乏对己苛刻,对人宽容的君子之道所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