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楼梦》,独觉第七十四回探春一个巴掌打在王善宝家的脸上时觉得解气。大有一股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不饶,即便是欺负我的丫头也是不行的。这股侠气在探春身上表露无遗,好像听一曲酣畅淋漓的乐曲,那一巴掌下去,才是乐曲的最高峰。
在王熙凤带队抄拣大观园的时候,作者的排阵布局,层次分明的故事安排,步步讲我们引入故事的高潮,高潮之后便是小浪花的闪现,依旧是陪衬大潮的澎湃。事情的因由是迎春屋里丢失的一个物件,再加上近来院子里的一系列失窃的事情,让王熙凤起了查检大观园的想法,于是经过草草的盘算合计,组成了以王熙凤为队长,以王善宝家为主力的搜查小分队便趁着史老太君歇下,夜黑风高的时候开始了大观园的夜查。
于是,探春的小宇宙便爆发了。
曹雪芹在八十回的红楼梦中对探春描述的地方,相对宝黛,王熙凤等人,少了很多笔墨,但是在“元迎探惜“四个女子当中,算是用墨最多的,每一次出现,都是轰轰烈烈,个性非常的鲜明,好似一个佩剑走江湖的侠客,管它娘的传统规矩(探春庶出,母亲身份卑微),我便活出最精彩的我,这就是探春。
她——“蚍蜉撼大树”,意欲救贾府
探春是一位“义士“。一个意欲挽救贾府颓势的弱女子。她见不得自家人这样自我毁灭。从第五十五回,探春开始查家族的账目的时候,我们才看到了贾家的没落。贾家的颓势,作者在第二回通过冷子兴的一张嘴便表现了出来。再后来就是秦可卿死时托梦给王熙凤,陈明贾家的状态。然而在书的前半部分并没有过多的显示出贾家的败落,反而是通过种种如秦可卿丧礼和元妃省亲以及兴建大观园之类的事件来衬托贾家的家底深厚,真正开始让读者开始觉察到贾家的衰败的就是从探春的查账,自此开始,作者时不时的写到,王熙凤当自己的金项圈,每个金项圈二百两银子,开始偷贾母的东西去当——佛手,如是拆东墙补西墙。如果没有探春的查账,王熙凤的这些做法或许永远在暗地里进行,我们永远看不到贾家衰落的证据。探春查完账之后,想来内心是惶恐不安的,她是一个危机感极强的人,从来没有想到自己的家竟然成了这般模样,于是便下决心兴利除利弊,大刀阔斧的在贾府进行改革,以视死如归的态度,进行着一场有始无终的变革,她痛惜着贾家上下家人的不自知,不吝惜,只身改革,在王熙凤抄家时说出这样的话:你们今日早起不曾议论甄家?自己家里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咱们家也渐渐的来了。可知这样的大族大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这些的。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说这,不觉流下泪来。
说的连原本贾府的管理者王熙凤都是哑口无言。
探春是爱自己的家的, 当这样的愿望无法实现时,便离了这伤心地,答应远嫁,从此和贾家再无瓜葛。
她——公正严明不逾矩,俨然好管家
如果放在现代,探春会是一个很好的经理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因为一个管理者需要具备的东西,她的身上都有。
探春的公正,在于规则运用的一致性。所谓清官难断家务事,更何况还有一个非常不懂规矩的妈。探春是庶出,是贾政之妾,赵姨娘所生。但按规矩,仍旧称王夫人为妈,赵姨娘为姨娘。当赵姨娘看到探春管理贾府的时候,顿时内心乐开了花,自己的女儿,怎么着都有好处,以为可以趁此机会好威风一番,然而探春的做法并没有让她如愿以偿,赵姨娘想要趁此机会办理探春的舅舅赵国基的丧葬,但探春的理智办理让赵姨娘没能得逞,最后碰的一鼻子灰而去。
探春在面对亲生母亲的理智,独立,公正的姿态,让她在贾家上下几百人中树立的威信,也为她后来顺利推行改革奠定了群众基础。
她的管理方法具有很现代的特性,以产业的观念经营者大观园,估计是古典文学中最早体现出的分红式经营的理念,让大观园每一位管理人员都利益均沾,即便是花开入泥的花朵,也被制作成了商品,流向市场,大观园里的风花雪月,到了探春这里成了济业兴家的产业概念,让红楼梦的文学美上升到人文关怀的角度。
她——个性鲜明,品味独特
探春让人爱的地方,在于她独立的个性和独特的品味。
同样是庶出,而且是女孩,她并没有像贾环一样自轻自贱,而是和院子里的姐妹兄弟一起学习,诗词歌赋,是一个充满着能量和智慧的女子,反而因为的她的坦然,反而时时与自轻自贱的赵姨娘作斗争。她反对亲身母亲头脑当中那种固有的理念,反对什么“正出”“庶出”的,而是喜欢以人对人,她不喜欢赵姨娘骨子里存在的那股偏见,见识短,可以说赵姨娘的种种作为是探春在家里痛苦的来源,她爱着这个家,所以才进行着改革,赵姨娘的种种短视做法,在整本书中探春与赵姨娘的冲突也是因此而起,是探春想要去改变却改变不了的,她想要去平等的待人,想要去塑造赵姨娘短浅的见识,但不可能成功,这是让探春非常痛苦的地方,也是探春最终要逃避的原因之一。
看探春,让我落泪的地方,不是她同赵姨娘争论后的伤心,也不是在管理大观园时的魄力的感动,而是在第七十六回中,八月十五团圆之夜,贾母带着众人赏月,四更天了,贾母仍兴未已,身边王夫人提醒说大家都熬不过,去睡了。贾母细看,果然都散了,只有探春在此。这是一个小女孩陪伴着奶奶观月的耐心,让我想起了许多年前一个夏天,十二三岁的我骑着三轮车日日带着奶奶去看病的场景,明明知道了奶奶生病了难以医治,但内心的不舍,驱使着我争取每一刻和奶奶在一起的时间,甚至陪着看病,也是从家人那里争取来的。至今想来仍然温暖。
探春的陪伴,恐怕也多有此意,家道中落,将散,她要多多陪陪老太君,多多陪陪奶奶,也多多陪陪着没落中的家族。
以一个学习者的态度分享,多多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