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是中国汉族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
黄帝内经第一部分的《上古天真论》以黄帝和岐伯对话的形式,讲述了上古之人的养生之道,说明养生的积极意义。养生不仅可以预防疾病,而且是延年益寿的有效措施。具体指出养生的方法:精神上的修养、饮食起居的调节、环境气候的适应、体格的锻炼。
对于现代人来说,“上古”指的是尚没有文字记载的年代,一般指夏朝以前的时代;“天真”的意思是上天所赋予人的真精、真气,也就是上天所赋予人的生命的根本,上天创造生命的根本:天真,天性自然之真,或先天的真气、精气。
中国古中医学对生命的认识的最根本理念就是人生命的根本是来自于精气,我们的生命都是由精气所化生的。所以作为开篇第一讲,讲一个人生命最核心的东西,讲上古时候的那些圣人,他们是如何保养生命的真气,保养生命的精气的。
根据《上古天真论》的描述,“上古之人”中,通晓养生之道者,寿命可以达到人体寿命的极限,最少可“度百岁乃去”。在黄帝和岐伯的时代,“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因此对于上古之人的养生之道,当时的人是十分向往的。
而在现代,平均寿命虽然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是与“上古之人”还是存在差距的,并不能“尽终其天年”。因此,对我们来说,“上古之人”的养生之道也是颇具吸引力的。对于上古之人的养生之道,岐伯提到了五点,即“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现代人,尽量做到如下:
1、适应自然变化:“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其实指的是一件事,也就是从天地阴阳自然变化中取法,适应自然界的变化,并调整养生方法。只有顺应自然的养生法则、遵循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规律、讲究正确的养生方法,做到饮食有节制、生活作息规律、不过度劳累且保证充分的休息,才能延年益寿。
2、饮食有节制:“食饮有节”指的就是饮食有节制,现代生产力水平提高了,并不缺吃穿,所以对于饮食的要求越来越高,也越发注重饮食的健康。
3、淡定心态:人们应尽量避免遭受外界不正之气的侵扰,应保持淡泊、宁静的心态,不要被奢华的物质世界所扰乱,不要被淫乱所迷惑,这样才能保持身心健康,疾病亦不会发生。
4、作息规律:“起居有常”指人的作息要有规律,要符合自然阴阳的变化。古人崇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作息上比较有规律性。而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娱乐活动增多,既不能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更不能保证作息的规律性。所以说“起居有常”对于现代人来说更有指导意义。
5、不要过度劳累:“不妄作劳”指三种劳累,即体劳、心劳、房劳。体劳就是身体劳累,不论是工作还是锻炼,过度的劳累都会对身体造成损伤。心劳就是人的精神过度劳累,思虑过多、精神压力大、脑力劳动过多等,都会造成精神的疲惫,容易耗伤人体的津液和精气。房劳就是房事过多,如果不节制房事,就会损伤肾精,耗损精气。
对于现代人来说,过度劳累是时常发生的。尤其是熬夜党太多,现在工作压力大,加班成为常态,在身体和精神上都处于劳累状态。而且现在娱乐方式多样化,现代人对于古代人来说更为开放,在心劳和房劳上比古人有过之而无不及。
上古时期,对通晓养生之道的圣人的教导,所有人都能遵守,人们心志清净安闲,清心寡欲,心境平和而没有焦虑,形体劳作但不感到疲倦,体内真气和顺,每个人都能实现自己的希望和要求。现代科学昌盛,人们多强调“人定胜天”,而古人则崇信“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生活在自然环境之中,受环境影响很大,所以《黄帝内经》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对现代人的养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