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中华文化5000年/第一览之三/秦代/读谏逐客书
读«谏逐客书»
红小兵原创
先讲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年轻人,在做一个小官的时候,看到官吏宿舍厕所中的老鼠吃粪便,一见人和狗接近,总是惊恐万状,他又观察到仓库中的老鼠,吃着囤积的粮食,住在周围宽大的廊檐底下,不见有人或狗接近的骚扰。据此对比,他发出感叹:"人的有出息没出息,犹如老鼠啊,只在于自己所处的环境罢了。"这是«史记»卷八十七第一段讲的一个故事。主人公是谁呢?对了,就是李斯,同时它也是我们今天这篇文章的主人公。
李斯,楚国上蔡人,即今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人,不过楚国只是他的籍贯,他在秦国,也就是今天的陕西省咸阳市找了工作,经秦国相国吕不韦的引荐,秦王,也就是后来的秦始皇,任命他为长史,并采纳他吞并六国的建议,可以说是秦王的座上宾。当时楚国秦国是两个国家,或者说他是移民到了敌国,这样的身份是我们今天要读的这篇文章«谏逐客书»的背景之一。
这篇文章的另一个背景是,当时的韩国(都城是现在的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派出间谍到秦国,劝说秦国修筑灌溉渠,目的是想借此消耗秦国的人力和物力(有没有想到美苏冷战时,美国提出根本不存在或在当时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星球大战计划,刺激苏联加紧军备竞赛,从而大量消耗苏联财力,最终导致了苏联经济的快速崩溃)。但是不久后就被秦国发现了,秦国的宗室大臣据此认为各国的客卿士人,来秦国谋事的大多数是间谍,要求秦王把外来的客卿一律驱逐出境。这些被驱逐的客卿中就包括李斯。
俗话说,人穷少说话,位低莫劝人,但由于各种义,利的原因,历史上冒死进谏的大有人在,有的成功有的失败,也造就了一些可歌可泣的故事,甚至影响了大批大批人的命运。李斯在被驱逐的境遇下,就演绎了这样的一个桥段。他也许是怀着对秦国发展前途的大义责任,也许是怀着对自己和其他客卿被驱逐的不满和不甘,或许是两者兼而有之,他为事态的翻转做了努力,精心写了一篇历史上称得为经典的公文,也是秦朝留下来的水平最高的文学作品,这就是«谏逐客书»。
这篇文章的原文在«史记»的李斯列传里面有完整的记录,现在更是散落在各大网站的网页中,有原文,有译文,尽可以反复欣赏学习,这里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稍加介绍。
文章第一段第一句话,"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开宗明义,阐明了自己的观点,窃字表示谦虚,以商量的语气; 吏字,表示矛头不直接指向秦王,而是指向下面的官吏,避免引起秦王的强烈不适。接下来举了秦国几百年,各代国王延揽重用客卿,客卿为秦国立下赫赫功劳的事迹,有400年前的秦穆公,120年前的秦孝公。
100年前的秦惠王,除了这些祖先爷爷,还有秦始皇的父亲昭王等。这一段最后用这样一句话总结,"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秦无强大之名也。" 这是用事实说话,用秦王家族的例子劝说秦王是最好的突破口,秦王也最容易接受,如果借用别的例子或其他国家的例子,可能会适得其反。可以参照«天龙八部»里面用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武功。
第二段话,拿秦王自己的例子来做论据。讲到秦王自己用的美玉,宝剑,骏马,音乐,美女,饰物,绘画等等,都是来自于外国,这些物可以用外国的,为什么人不能用外国的呢?这不是重视物品而轻视人才吗?最后,用一句话总结,"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这不是统一天下,制服诸侯的办法啊。秦王读完此段,会不会抬起头环顾四周,"朕用的这些器物美人都是进口的吗?"
第三段的雄辩更气贯长虹,"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 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用这三段排比句正面论证后,接着又来了一个反向论证,"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向西,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赍盗粮",这是借武器给敌寇,送粮食给盗贼啊,秦王看到这会不会有脊背发凉,猛然惊醒的感觉。
最后一段最后一句,呼应第一段第一句,总结全文,"求国无危,不可得也",如果这样做,想谋求国家没有危难,那是不可能的啊。各位,看到这,如果你是秦王,会怎么做呢?当时秦王的决定是,"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 李斯官复原职了。
一篇文章的作用如此之大,李斯达到了自己的愿望,也挽救了众多被驱逐的客卿,辅佐了秦王统一六国,开启了2000多年的封建时代,筹划参与了焚书坑儒,统一度量衡等许多影响深远的大事件。一个蝴蝶翅膀煽动的力量,谁知道到底有多大呢
智慧,文采,助秦建立伟业如李斯者,却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奸臣赵高仕途上升的牺牲品,先是被赵高拉下水,篡改秦始皇遗诏废嫡立庶,再容忍十二位王子,十位公主遭受分尸酷刑后,又投其所好,为秦二世出了对官吏实行严厉督查考核的酷刑苛政,为秦朝的朝纲崩溃火上浇油,但也许是还坏的不够彻底,最终被更坏的赵高借秦二世之手抓进大牢,这次他又像当时写«谏逐客书»一样,给秦二世进谏写了一封信,为自己辩解,希望命运能够翻转。可惜这次未能如愿,谏书被赵高拦下,根本就没有送到秦二世面前,现在我们想,即使是这份书信送给了秦二世,他的命运就能改变了吗?皇帝已是秦二世,而不是当时的秦王,就像本文开头引用的那个故事,一样的老鼠所处的环境不同罢了。当然,佞臣如赵高者,怎么会有好的下场,他得到的是现世报,自己被秦三世诱杀,家族被诛灭三族。
一篇完整的文章,本是可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对一篇文章可以从其文本入手进行欣赏,例如这篇«谏逐客书»,我们可以欣赏他的写作手法,遣词造句,推理演绎,甚至用人之道,上下级关系处理等等,除此之外,欣赏一篇文章,还有其他一些切入的角度,比如作者的特点,创作的背景,对后世的影响,同行的评价等等,在本系列的文学作品学习中,将会不拘一格,通过内挖,外延,引述等方式,随兴而发,避免枯燥,希望读者能在耐着性子读完的基础上有所收获。
红小兵原创
二零一八年十二月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