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某个周末,一个惬意的午后,先生从书架上取下《全球通识》,饶有兴致翻读起来。可没一会,便从书房出来,我惊讶道:这么快就读完了?他不乏失落,回应道:欧洲史特别细碎,各种地名人名,读着可太费劲了。
有了这剂预防针,此次拆读《西洋史》,我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而喜出望外的是,这本四百多页的大部头,比想象中容易阅读得多。犹如哪吒打开《山河社稷图》,乘着散文式笔触的微波荡漾,行云流水着就穿越了这三千年历史长河。
亦文亦史,是本书最突出的特点。“史中有文,文中有史”的写法,巧妙将文学与历史两相融合,让枯燥的史料活化着流淌进心,轻盈拨动着读者的心弦。
“历史不是叫我们哭的,也不是叫我们笑的,乃是要求我们明白它的。”这是作者的态度,她将历史看成是人类全体的传记,文字里透着哲思。她说:人类还在生长的时期,所以它的传记也正如半开之花。我们所要研究的不是某某皇帝的家谱,也不是武人政客的行述,乃是我们人类何以能从一个吃生肉的两足动物,变为一个代表现代文明的人。不仅可以了解一部分人类,还可以了解自己的一部分。”
带上这份自我认知的视角,历史不再只是别人的故事,而是我们人类,作为一个整体的记忆与传承。虽然写的是欧洲史,但她希望从中得到一种跨越民族和国家界限的普遍规律,这个规律适用于整个世界,中国当然也包括其中。她反对战争,主张建设一个和平的世界。她反对武力,强调文化交流的深远意义。
她是谁?
她就是中国第一位女教授,作为第一批清华官派留美女学生,荣获芝加哥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后任教北大的“一代才女”陈衡哲。这本《西洋史——欧洲文明二十讲》,正是她任教期间应邀为新学制高级中学撰写的教材。由于她极力反对注入式教育,倾向于启发引导与师生互动,鼓励学生自己寻找史料的教学理念,让这本缘起于教科的书籍并未限于教材体例,而是致力为普通读者提供“历史的常识”。被胡适评价为一部带有创作野心的著作,一部中国治西史的学者给中国读者精心著述的开山之作。
本书首次出版于1924年,因作者历史素养深厚、文笔酣畅、脉络简明、语言平易,一经出版即成为当时颇受欢迎的著作,三年内再版六次。后因种种原因,一度被湮没,直到进入21世纪再度被发掘,价值回归。而今,有幸阅读本书,穿越百年聆听教诲,颠覆了我对历史学习的认知。
1. 摆正对历史的学习态度
上古人和中古人的行为,在今人眼光中,有许多奇怪可笑的,有许多是可骇的,但我们若用历史的眼光去观察它,便能明白为什么有许多慈悲诚恳的教士,不惜以惨刑施于异教徒的身上。因为历史家的态度,是要求了解一切过去和现在的现象的。
历史学习,不是让我们带着现在的眼光去看待过去的发生,是多么不幸或可笑,多么不可取或不忍直视。而是教会我们如何理解与接受。
当带着理解的心态,去学习历史,我们看到特定时代背景下,因缘和合而生的样貌,演化发展而来的剧情。透过习性习气的表象,我们可以了知人性的光辉与诟病。历史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也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只在当下,对自己的有所启发才是最值得深思与沉醉的。
2. “松绑”对历史的学习形式
当询问AI学习历史的苦恼,它的回答第一条便是“记忆困难:历史事件和人物繁多,记忆起来可能会很困难。解决方法是尝试使用不同的记忆技巧,如利用时间轴、制作思维导图、编故事等。同时,要反复巩固记忆,多看多写多背。”
深表认同,在阅读本书之前,我对历史学习方式的认知也卡在记忆这一关上。即使随着科技发展,人工智能的推广应用,越发认识到,作为人类还在追求记忆存储属实不可取,可也没能寻到更好的出路,毕竟被传统教育深深烙印过。
而本书的编纂方式给我打开了一些新思路:
本册编辑方法,又与上册略有不同。上册的上古史,是以国为单位的,而中古史则是以重大的史迹或时期为单位的。但近世史则因史迹众多,及彼此关系的密切和复杂,所以便不能不两法兼采,以期完成本时期历史的整个性质了。读者但需查一查卷首的章目,及每章中的重要段落,便可以明白本书经纬的所在,及织成这个整幅图案的方法。
是啊,不拘一格降“人才”,谁说一定要记得牢关系图谱、沿革脉络、教训与意义这些条框才叫胸有点“史”呢。
而当跟随兴趣,勇敢去叩响探访历史的大门,与它撞个满怀不香嘛。只管去阅读它,理解它,随着史料的积累,对它全貌的、细节的了解深入,自然可以有针对性灵活配搭不同的梳理方式,随缘方便就好,何必教条。
放生“要记住”的念,仿佛插上一对翅膀,可以翱翔在历史的天空下,自在寻宝。
3. 宏大对历史学习的愿景
我尤希望教师们能帮助青年们,去发展他们的国际观念,俾人类误解的机会可以减少,人类的谅解和同情,也可以日增一日。这个巨大的责任,历史的著者不过能尽百分之一,其余的九十九分,却都在一班引导青年们的教师身上。
曾看过一则材料,说人类社会未来发展要向昆虫圈学习,借鉴它们适应性与多样性、可持续与再生、创新与演化、尤其分工与协同等优秀特征和行为,以更好应对未来机遇与挑战,携手走向星际文明。
所以学习历史,要立足于发展国际视野,建立起有利发展的世界观。有意识以多元视角,培养全球意识;增进理解,推动和平共处;以史为鉴,激发创新思维。以促进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为己任,要于细微处扎实落地,担当践行。
陈衡哲先生说:我编辑此书时,有一个重要标鹄,便是要使真理与兴趣,同时存在于读书人心中。是啊,当兴趣被激活,真理还会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