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这个职业以来,第一次没有在自己预想的时间达到自己的目标,这件事情让自己极其焦虑。回顾想想,之前在原有成熟的团队里,现在在一个只有一个人用研的团队里。而一开始自己把姿态放得很低,在利益的驱动下一切以合为贵。当然,作为一个新人,不太熟悉业务,在面临跨部门的合作时往往会妥协这无可厚非;可是面临着诸多业务需求点和问题时,重心被业务带偏,这样是非常不可取的事情。
例如,我在看数据平台和其他业务报表时,是没有人跟你说统计逻辑和口径的,页面如果没有注解那开始看是会有很多困惑的。你去找产品,产品让你找数据,你去找数据,她跟你说你说,我只管自己那一块,其他的你问别人。当你想提数据字段需求时,发现这个没有就是那个做不了。而调研是一定要做的,没有办法一直卡在数据环节。因为她是数据部门,后期还有很多合作,自己又是新人,自然以合为贵,妥协为主。第一轮,在数据提取上,我出让了自己的主动权。
然后调研开始,着手做问卷,本来是按聚焦的改版调研,后来又了解到业务方的需求,就会想去平衡,去做后期可参考的调研点。问卷就综合两个目的,概念就特别多,杂糅在一起。而问卷必须限长度,不可能面面俱到的;另一方面,是问题的深度;最后是用户的理解。结果就是因为所谓的概念多,如“附近”,这就是一个可以发散的联想,每个人的理解差异就很大;比如我熟悉的附近,我现在的附近,我家附近的各种都可以衍生出来。感觉问卷被指点江山,我自己都要乱了,差点要不知道自己的目的是什么了。还好,我在把所谓的业务建议等抛诸脑外,立刻就发现问题的关键点了。回头想想,有两个问题:1,受同事的影响,说要汇报进度,以免让人家觉得我们没干活。然后就在群内把框架,发现和问卷都先发出来了,这其实特别不利于自己的思路整理。2,问卷的调整受业务牵制太多了,运营和产品说他们想干嘛,就会去妥协,尽量去满足他们的需求点,这样下来自己就也特别被动。第二轮,在调研过程反馈和方向上,我出让了自己的主动权。
而后,在内部团队上,由于是一个人的用研,跨部门跨角色的合作模式和默契都未搭建。而自己却给了自己莫大的压力。因为自己从来没有在1个月内还没产出,内心无比焦虑。但是这边的权限开通,数据熟悉,人员培训,业务了解等都是需要占用时间的。而且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真是要吃过才知道到底要花多少时间,要踩多少坑。第三轮,我在自我价值感设置了不符合现实的期待。
盘点这些问题,然后针对问题进行改变;毕竟总有一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