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公在《史记.游侠列传》中说出一个观点,叫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这个观点是我对刘希平此书《天下没有陌生人》最初的印象——乱道!因为总体感觉他在讲术,有术无道止于术,有道无术书尚可求啊。可时,当我看到自己的读书想法数量,发现居然出现50+的想法与批注。不禁再回顾一下,猛然间觉的自己是中了“阅历的诅咒”。于是我尝试着结合工作中的一些感同身受,粗略地写一下评论,也许对刚出校门的人有所裨益。
我在公司里,要求每个人,每周都要写周报,出发点是基于几个原理,一是墨菲定律:每个人都会犯错。只要人在成长,总会遇到新问题,而且都会习惯性地使用老方法。但出错不要紧,关键是要学会总结,学会学习。关键是在犯错中(当然也可能在使用新思路、新工具中发生不理想的状态)总结经验。所以每周周报也要体现下周的工作计划,就是基于第二个原理,学以致用。但即使是硕士毕业的人,都存在写流水账的现象。至少,我的感受是,ta只想告诉我,他有在工作。但看不出是真的enjoy工作,也没有找到工作的乐趣。甚至都似乎是没有好奇心,缺少了探索精神,因为即使被告知了计划要有时间、质量、数量三要素,即使培训了计划要如何分解等,这样的方法也不会应用。再加上时间管理的不自觉,手机的各种应用,时间被完全切割成了碎片,碎片化的生活方式产生的碎片式的思维习惯,又有QQ,微信的各种网络语言应用,于是话语都如同打字那样碎片。时间被切割成碎片,语言也被切割成碎片,最终思维的波函数也坍缩了,变量子态了。不过,不要紧,一切都来得及,此书会告诉你如何珍惜每个开始时的摸索与跌倒。也许,现在想来,当觉得天大的事情,放在人生的长河中,不过是一时的事情,重要的是我们学到了什么,而且是否吸取了教训。所谓的一路平顺,不过是日积月累的结果
曾经被问过,为什么李开复的创业工场很多主管都是资深记者出生而不是投资行业背景的资深人士?我是这样粗略地猜测,因为每个资深记者要采访的人背景都不一样,从事的行业不一样,行业的竞争细节不一样,他们都已经拥有了很好的工作习惯。首先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他们都会先做准备工作,查资料。有一个资深人物记者(专业采访世界500强企业的CEO)告诉我,她写一万个字的采访稿要查50万字以上的资料,这样才可以在对话中做到有的放矢。其实,记者还有一个沟通的秘诀,“倾听与发问”,李开复聘请的这些人,他们也许具备倾听与提问的能力。这样在看待任何一个项目的时候,他们可以举一反三地了解这个项目的价值,发现这些风险,有价值就可以开始进一步做尽调了。所以,任何学科,任何岗位都一样,都要对这个行业背景,学科历史,岗位设立初衷了解深后,事情做起来就不会瞎子摸象。而不会如同我参加各种项目评审会时,经常听到所谓的bp分析,说什么团队缺失、财务管理不规范都是泛泛而谈,要是你能说出这个行业中最厉害的人才出自哪个学校,哪个专业。怎么样的组合更有利于行业发展。我想这才是体现专业吧。
这些都是浅显的阅读体验,当然书中还有更多有价值的参考内容,就不一一赘述了。
这本书可以称道的是:术之极致近乎道!
>> 妥协不是你让我或者我让你,而是我们都要妥协。
就算说“No”再难,也不能都说“Yes”
谎话的安全感在哪里?按马斯洛五项需求的最低需求来分析!
>> 不说谎话,是因为谎话难免会有被拆穿的那一天,无意之间找来的借口,说不定什么时候就露了馅。
那么什么原因会出现把原本的事情简单化呢?
>> 一定不要让原本简单的事情复杂化。这么一来,我就不会有不必要的心理负担了,下次见到他的时候也不用再回想我当初是用什么理由拒绝他的。
这算是知因果!
>> 我也不希望人家有错误的幻想,说我接受了这个好意就表示我认同他这个人了。如果别人付出,你接受了,别人就会付出更多。在我认为自己要拒绝对方的时候,我是不会让他付出很多的。
有启发。就是明知是这样的结果,因为了解对方的认知,就按对方的认知去实施,虽然结果是自己早就认知到的,但被对方认为也是双方的共同努力后的结果。
>> 国防部”就发函给我们说不行,根据什么法律规定,都要当兵。我们就把这个信函拿给那个选民看,你看我们按照你的要求去办了,我们委员亲自讲了,但是没有办法,这是不行的。最后人家也接受结果,因为你让他看到了努力的过程,这就是让人“满意地失望”。
>> 很多时候,放下成见,接受挑战,路就是这样走出来的。
靠谱就是事情做到闭环而不留瑕疵。
>> 有的时候,可能你会觉得你已经付出了很多,每天加班加点,甚至吃饭也不规律,老板怎么不给你升职加薪呢?要想升职加薪,有两个字最重要,就是“靠谱”。
从琐碎的小事中发掘你的潜力
所以不要觉得,老板怎么让我做这种小事呢?老板根本不知道你的能力如何,小事都做不好的话,你的老板就不会把更重要的事情交给你做。
换句话,看不到你真实成长的领导不是好领导。
>> 有人会觉得,我做了半年了,已经很久了,怎么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奖赏?你的能力是需要时间来证明的,你的领导不会忽视你的好,一个好的领导是一定能看到你的能力的。
把问题定性不如把问题当作工程课题看待。
>> 要有can do spirit(实干精神),去想想如果我要做到这件事,我应该克服哪些挑战,你就会发现整个思路都不同了,而你的所有选择也会因此发生改变。
跟你的主管沟通前要有所准备
这样的思维模式平时就需要多思考,很多年轻人在学校的时候就是考试机器,也许TA 掌握了学习技巧,但在工作中用进废退,长期不用就失去了思考的性能。
街头智慧这个名词不错呀。
>> 在工作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各国记者,我发现国外的记者事前一定会做好功课。比如采访之前,他们可能对这个人不熟悉,但因为要面对面采访,他们就会很认真地准备,先做很多的研究,看很多的资料。他们甚至会假想,今天要写这篇文章,他们要准备些什么问题,要了解哪些专业或相关方面的知识。所以我觉得我们需要训练自己,不要太依赖临场反应与见招拆招的街头智慧。
我对这样的人思维模式有个评价,叫假敏。
>> 职场沟通中,每件事情都需要思考,而不是告知现状,因为直接告知现状表明你没有远见,不能独立思考问题和分析利弊,也不能提出对未来发展有利的建议。
努力用心才是职场硬关系
处处可见流程的重要性,在麦肯锡的7s中,流程可以让组织中的每个人行为准则一致,既可以在细节中体现企业的价值观,又可以体现企业文化,当然都是通过组织中的个体技能来展示。
>> 我才去那个新公司工作一个星期,就要跟我们的客户联邦快递的董事总经理做一个汇报,说明一场很大型的活动的举办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