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寒山寺》
寒山寺,静在岁月里,守着文人千年的惆怅,有机缘,该前去一访。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诗句,从童年就印在心底了。去寒山寺一个简单的理由,就是去感受一下诗里的意境。月落后的寂寥,乌啼中的凄楚,江枫渔火下的感慨万千……,携带着心理上预先设定了各种情节情境,径直迈进寒山寺。
毕竟,隔着千年时空与天马行空的无限想象,今日的寒山寺自然与诗意里有些距离的。我倒是能接受的——无诗人那长期辗转漂泊的艰辛,我这贪玩的游人自然不会有天涯游子的那种深刻感触。
在迈进寺院门槛的刹那,寒山寺的钟声恰巧敲起,那一声幽幽长鸣,如响彻千年的呼唤,倏然与我内心奇妙地产生共鸣,声音似乎很遥远,远到千力之外,如在空旷山谷中回荡,却又犹如在耳畔盘旋缭绕,久久不绝,寒山寺的钟声敲的缓而悠长,绵延于这片天地,令我想起了四大名琴的古琴之首号钟,而且这声响该是七弦琴号钟的一弦上拨出来的声响,激荡在人心。
不容再多思虑,脚步已开始急切,我决意去先寻到那奇妙声响的声源。
寺庙里人很多,大概皆是如我一样慕名而来的人们,我无意间察觉,人流攒动的环境里却并不嘈杂,这是有悖于常态的,当时并没太在意,以为毕竟是寺庙的缘故吧。但再深入买进门槛时,便有所悟,心也跟着安静下来,逐渐理解诗人的那份禅家寂然了。
祥和的佛音似乎是从地里发出的,院中清香缭绕弥漫在整个寺庙上空,每个建筑前都设有礼佛重器,四足鼎里燃着的高香令人清心醒神,寺庙里的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如修行多年的高僧一半,神态安静,举止从容,微笑着对来往人致意,我好喜欢看这样的笑容,很简单,很真,大概是受这大环境长期熏陶的缘故吧。
寺庙里的僧人很多,杂在游客中间,有的是奔禅院去的,有的手持香具站在大型铜鼎香炉前,在准备佛家的礼仪。这本是他们的家园,他们于这里却虔敬有加,目不斜视,心中的念想执著唯一,繁杂的身外细节丝毫不影响他们的内心。
悄然间,我的众多的好奇心、探究心、浮躁心立时转化为安静心、般若心,呵,难道选一山寺静院便能立地成佛?!身边的游客大概也该与我有着相近的心理路程,才能在汇成人流的寒山寺里如此安静吧。
荒凉空旷里安静并不难,但闹里求静,若置身空山般,却非易事。这该是寒山寺的神奇魅力吧。
步入寒山寺碑贴馆,里边一位工作人员轻声介绍,这也是寺院大禅师处理日常事务处。细瞧,里边又分两间,一间房里悬挂或摆放的全是名人碑刻的拓本,另一间则做书房了:侧面,一列明式书柜,柜里置放几件铜制的品香炉,然后便是经卷;正面,则是一个大型原木随形书案,案上经书翻开静待随时阅读中,也好似在向世人打开,以随时开悟人心,几盏灯光打的正好,强弱适宜,让人倍感温馨,却不刺眼,光束的方向是直接对着书橱里的品香炉和原木案的经书打过去的。布局极简,极有禅意,窥一斑可见全豹,只这寒山寺的一处禅房,便让心肃然起敬了。
再踏出这个门槛时,我自觉已经是这座寒山寺的老友了,好像常来常往,又似乎我始终就在这里。也许是一颗心虔敬的缘故吧。
寒山寺的布局有着典型的寺庙规范,因而,我也不追究先后的观看次序,随意前行,穿过流水小桥,绕过铜狮镇守的长庭回廊,走向寒山寺的老铜钟处,缓步走进让人歌颂传承了千年的古诗里……
关注向往了太久,内心多少附带了先入为主的内容,而今面对,却接纳的理所当然,简单地融入其中了。
寒山寺的美,累积着千年的人文与情感,其丰富与厚重、唯美与神奇自不必再详述,全心体味就是了,接下来便如归隐于静院的隐士一般,追随着诗人的脚步闲庭信步了。少了当年诗人的孤寂与失意,于此,做千年诗人的知音,并得以忘忧,不亦快哉!
一路游赏,风物万千,最爱的便是离心很近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