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在我们中国,有一部伟大的经典,这就是被称之为群经之首的《易经》(也即是《周易》,三易中的《连山》、《归藏》佚失,故后世所谓《易经》,泛指《周易》)。试图学习《易经》而购买此书的人很多,然而能够完整地把《易经》系统地学习完毕,甚或能够从头到尾读完几遍的人,则是凤毛麟角,极其稀少。究其原因何也?
《易经》之“易”,有简易、变易、不易之说,但是《易经》本身的学习却如此之难,与简易之说似不相符。如果说《易经》有简易之说,那么对其学习也应符合此一规律才对。现今世人对其学习不易,应该是有某些地方我们弄错了,因为弄错了,《易经》的学习才变得如此艰涩。如果《易经》的学习从来都是如此艰涩,《易经》应该不称为“易”,称之为“难”可能会更合适些。
长期以来,许多人都认为,《易经》太难了,等长大后再学吧。或许我们出错,就错在这里。只要我们在这里多加几个问号,答案也许就会昭然若揭:《易经》的学习,我们真能等吗?如果要等,等到什么时候我们才可以学习呢?
《易经》是一部伟大的经典,这点不容置疑。因为学通《易经》而成就丰功伟业的杰出人物,史上也是不乏其人。如果这些杰出人物,套用我们现在的想法,等长大后再学《易经》,那么这些杰出人物,能不能成其杰出,是不是可以让我们作一番思考?例如诸葛亮等到二十岁,或等到三十岁、四十岁再读《易经》,那么我们敬仰的诸葛孔明,会不会是另外一副样子呢?
古代许多杰出人物,之所以能够杰出,原因之一是他们从小学习经典,特别是《易经》,需要从小学习,这就是我们回顾历史所得出的一个结论。如果我们能够让孩子从小熟读《易经》,二十岁始于理解,三十而小成,四十而大成……这样的次序,则《易经》即可还其“易”之本来面目;如果我们抱着老思想,不让孩子从小学习,等到二十岁,三十岁,四十岁………则《易经》几无学通之可能,安求其“易”哉?
古代因为科技不发达,书籍稀少珍贵,平常人要找到一本书都很不容易,能够找到《易经》并让孩子从小学习,则非平常人家可为。现代人则无此患,只要愿意,随处都可以买到需要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