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是一部家喻户晓的经典文学书籍,又名《石头记》《金玉缘》等。它诞生于1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末期,据说初版时间为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两百多年过去了,人们对这部书的喜欢程度依然没有丝毫减退的迹象,似乎是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一旦读了这部书,都不由会被它深深折服。
这部书无论是从故事情节的深入发展,还是人物群体栩栩如生的塑造,无不让人回味无穷,欲罢不能。正是因为人们对《红楼梦》的喜爱程度之深,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人去研究它、解读它。
名人大家对《红楼梦》的研究、解读自然不必说,中央电视台的“名家讲坛”栏目就曾播放过多次,大学里、社会上开播、讲解《红楼梦》的大家也是数不胜数。只要用心观察,我们不难发现,红楼爱好者各种各样的关于《红楼梦》人物分析、细节分析的文章散落在各个论坛、博客中,从一个层面来说,对喜爱《红楼梦》一书的读者是一大幸事,因为很多文章都会引用原著中的部分章节,根据文本描写深入浅出、有理有据地进行分析,既不夸大,也不缩小,分析的合性合理,能够引起红楼迷们对书中各类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深入思考。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有不好的一面,因为许多的文章,不尊重《红楼梦》原著文本,一味地只是从作者自己理解的角度去分析,有时候仅仅是个人的一厢情愿,把自己的一些认识与看法强加于《红楼梦》人物的身上,任意曲解、歪解、戏说,个别的分析文章很有些“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感觉。
文章的作者可以分为上述两种情况,读者亦然。有的读者比较理性,看到写得好、分析正确的文章,就点个赞,或者跟帖议论一番,大家交流一下读书心得,倒也其乐融融;如果觉得分析的没有道理,或者指出来,或者无言的离开。但有些不理性的读者就不是这样了,对于自己同意的观点和认识,不管是否符合原著文本,一律叫好点赞,这倒也罢了,对于自己不认同的观点和认识,有的人就口出狂言,甚至把作者大骂一通,个别言语还颇不雅观。更有为数不少的看客,在旁边摇旗呐喊,唯恐天下不乱。
其实,因为个人喜好不同,对于书中人物的理解不同、认知不同,是一件极其正常的事情,有理的说理,有据的说据,把原文找出来,开展一场大辩论也未尝不可,理是越辩越明嘛。所以说,网络上的挺黛派和挺钗派为了不同的观点吵成一锅粥,实在是没有必要。
一部文学作品发表后,读者会有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分析、解读当然有可能会偏离作者的原意,但个人见解和解读要使用文明用语娓娓道来,切不可轻易发飙报粗口,毕竟,文学研究与批评正确与否不能靠武力来解决。如果曹公地下有知,相信也肯定不会安心的。
我个人觉得,如果真的想从文学研究层面去解读《红楼梦》的话,还是要尊重原著,以原著文本为基础去分析、去阐释,可以有发挥,但不能脱离文本的描述。如果作者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和个人喜好去解读的话,那已经不是曹雪芹的《红楼梦》了,而是作者打着曹雪芹旗号的一种枉加猜测罢了。
于2017.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