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我相信,聊天对我而言,是和相识的人聊的,这样的朋友,即使不是当面也能了解我的意思。可惜,踏入社会,一个人难以立足,朋友一直在却也要时时准备接受新的陌生人。
因此,要开始学习用语。面对不同的人,即使心里有多排斥,也需要根据这个人而使用一套语言习惯。
以前尝试过和人见面相互了解后再进行聊天,我会将自己的阳光表现给外人,于是自然的以为文字里会有我想表达的性格,自然的以为对方会觉得我的文字里就是他们见到的我,直到后来,换种心情去看,其实那文字平淡的无味,对方感觉到的可能是一个索然无味的我。
而这个无味,其实也就是面对领导的我,每一句话条条框框,长期使用导致变成习惯,然后习惯性的用在生活上,而可怕的是在使用的时候完全没有意识到。
于是,我开始在日常的交流中,用上了表情,不少的表情让自己的语言变得生动,避开了对方会误解的情绪,而且可以隐藏自己的情绪。
但是,文字的使用原本就没有表情可言。一部作品里不可能靠表情让你明白它想表达什么,它仅仅是通过文字,一个个你都认识但是又有生命力的文字,不得不说,他们的文字有了感染力,它们的组合让人可以自己想象创造出符合自己思维的环境,一旦建成,这部作品会让人爱不释手。
比如说作品里的人,作者会先对人物进行大致的描述,或直接或者陪衬,使读者融入这个描述里,之后的行为、语言都因这个基本的描述支撑。
此外,共鸣。有的人看到一句话会笑,有的会无感,有的会沮丧。不是什么深奥的,就是共鸣,活着的共鸣。跟聊天一样,有共鸣的人聊天,即使没有表情的陪衬,也能读透字里的意思。
文字多了不起,不在于它的个体,而在于组合、使用还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