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年后,太阳突然爆发,即将变成红巨星吞没整个太阳系。为了生存,世界各国团结起来,建立联合政府,利用人类所有的资源,建立一万个地球反向加速器,先停止地球自转,然后将地球推离太阳轨道;利用木星和太阳之间的引力作用,逃离太阳系,奔向4.2光年外的一颗恒星。在地球之外,也建起许多巨大的空间站,保存着大量人类受精卵、动植物种子和人类文明的一切信息,作为地球逃亡的先遣队——一旦“流浪地球”计划失败,整个空间站将作为人类的种子存在。
这是根据刘慈欣科幻小说拍摄的同名科幻电影《流浪地球》的背景设定。电影故事是在中国宇航员刘培强(吴京饰)在空间站完成17年航行任务、即将返航和儿子刘启、岳父韩子昂(吴孟达饰)一起团聚之际发生的。
吴京再演硬汉,自我牺牲,拯救地球
此时,刘启因不理解刘培强,决定在他归来之前离开地下避难城,带着妹妹韩朵朵一起到地面上去,韩朵朵是韩子昂救起并养大的小女孩。
他们到达地面后,正赶上几千座反推器因地震而失去动力,大量到救援队分赴各地反推器进行救援。刘启和外祖父韩子昂一起开的运输车被征用,加入到一个救援队,运送“火石”到杭州的一座反推器。
他们虽历经千难万险,并牺牲了韩子昂等多个小伙伴,并没有完成原定的救援任务——杭州的地下城甚至因为反推器失败而毁灭。不过,他们又与另一个救援队合并,运送“火石”到拉苏威亚反推器站。就在他们到达之际,全部反推器都已经修好。
就在他们一筹莫展之际,再生波折。尽管反推器都修好了,但由于地球太靠近木星,错过逃离时间窗口,导致被木星俘获。木星已经将大量的空气吸引过去,地球也将很快被木星撕裂并坠入木星。
所有的人都放弃生存的希望,赶紧撤离到地下与亲人最后的团聚。此时,刘启突然想起小时候刘培强曾经说过的,木星是氢气构成的。此时木星把地球的大气吸引过去,形成了氢气和氧气两种气体混合物。他们只需要把火种发射到火星上去,就可以引爆木星,用爆炸的反推力“推走”地球。
火种,就是他们身边的正对木星的拉苏威亚反推器。他们开始与时间赛跑,重设反推器的发射程序。
就在他们紧张操作的过程中,刘培强也与高度智能的空间站进行了搏斗:空间站了解到地球无可挽救之后,就启动了预定的逃离程序。刘培强硬是破坏了自动驾驶程序,与地面保持联系。
刘启等人完成了反推器的重启工作,但是,反推器的火力离木星还有几千公里,不能点燃木星大气。刘培强决定牺牲空间站。他操纵着空间站冲向木星和地球的空气带,引燃自己,点燃了木星。
木星爆炸的冲击波将地球推离轨道,地球重新踏上流浪征程。在父亲牺牲之际,刘启也明白了父亲的伟大,父子之间终于实现了和解。
看惯了美国超级英雄,现在,拯救地球这个事儿,终于有了中国人的身影。
三大宏伟场景,媲美好莱坞
如何在视觉上呈现宏伟壮观的场景,是最能体现科幻片导演功力之处。特别是这种以宇宙为故事背景的硬科幻来说,宏伟场景更是电影魅力的重要来源。
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以宏观场景为主要特点,如《三体》所设想的降维打击等,目前甚至还无法呈现,所以拍摄《三体》一直还处在讲故事阶段。相对来讲,《流浪地球》所需要呈现的科幻场景,相对还容易实现一些。即使如此,《流浪地球》在中国电影史上,也已经取得了很大突破。《流浪地球》中最壮观的三大场景:
一是一万多个高耸入云的地球反推器。给地球安装“发动机”,喷射出能量反推地球前进,把地球变成一个诺亚方舟,流浪在宇宙太空中,这是何等壮观的场景!
二是在地球靠近木星时,由于强大的引力作用,地球的大气被木星吸引,形成木地之间的一个长长的大气链索。
三是冰封的地球。在《后天》中看到的冰天雪地场景,在中国大地上再现。北京的CBD地带,在冰天雪地中,依稀可辨大裤衩等建筑;而上海的东方明珠等,则完全被冰川覆盖了。
电影讲了一个与原著完全不同的故事
电影对原著《流浪地球》改编力度很大。原著一直立足于宏大叙事,没有电影里这样细腻的情感冲突。但小说也有其独特的价值。
在小说中,主张放弃地球的逃离派与主张带着地球流浪的地球派一直冲突。在流浪途中,逃离派还举行了暴动,将五千多名地球派的领袖以欺骗罪处死。处死的手段也极其残忍:让他们暴露在地面,冻成冰柱。而就在他们被处死之后,太阳爆发成红巨星。剩下的人类,继续在浩无际涯的宇宙中流浪。
原著整个故事的基调无疑更黑暗、更残酷,表现了人性的固执与残忍。而在电影中,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只局限于个人的层面。人类整体上是团结的,在面对灾难时,能够同仇敌忾。
或许最大的冲突就是,在人类面临灭顶之灾时,刘培强牺牲掉荷载着人类希望的空间站,挽救人类——成功了尚可,万一失败了呢?
——如果说,刘慈欣单枪匹马把中国科幻小说提升到世界水准的话,我们或者也可以说,《流浪地球》电影单枪匹马把中国科幻电影提升到好莱坞的水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