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周感觉《跃迁》读不懂,不太重要,之后做了反思。读不懂是我没有认真、仔细的去读,读纸质书没有动力,于是改读微信版,微信读书可以讨巧,就是“复制粘贴”就可以记笔记。通过读《跃迁》发现这是在给自己挖坑,因为“复制粘贴”了好多,依然没有读明白此书写的是什么。于是,尝试用笔写笔记,在写的过程中竟然明白了“书”中要表达的内容。
这是一本很好的书,虽然笔记是从03联机学习的“终身提问者”开始写的,至少开始明白作者所构造的大框架了,而不是学一点、忘一点、无法串连。
虽然对我现在来说这本书有点深,这是一本适合精读的书,相信再读第二遍的时候,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就像现在复习“梁宁30讲”,我发现了许多第一次没注意的点,第一次学习的时候是完全“抄”,好多“关键词”是第一次看到、听到,所以总是“问百度”,之后依然似懂非懂,只能谈的上初步了解一点,谈不上“理解”。
这次复习在《05同理心训练:产品要顺应用户潜意识》这节里,“明明是烟草新品,但包装一定要让用户觉得熟悉,熟悉即安全,这样就不会触发防御”。原来我一直想“新品”一定要新奇,脱离原来的特点。其实这是不对的,人们总是会对自己熟悉的东西产生共鸣,从而激发购买的欲望。即使是新的产品,也一定要保留它原有的痕迹,既能让人眼前一亮,又能似曾相识、不会陌生。
其实,我多年来一直有一个愿望开“服装店”,在《.08机会判断:点线面体战略选择》一节里,我打消了自己的这个念头。衣服是一个点,实体店是面,这个面再和“网购”竞争,总体趋势就是“淘宝、拼多多、京东……”整合了大大小小的实体店铺,所以“必死”。
刚刚学完第16讲(系统迭代:红包的意外与刻意)。
“场景”那节也很深刻,以前会忽视这一点,就像穿衣打扮,不同的场合穿不同的衣服,其实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在运营自己的公众形象,让别人对自己“印象深刻”对生活和事业发展是很有帮助的。
我写东西就不太会找重点,东说一些,西说一些,还是感觉不够全面,其实是不自信的一种表现。往往也不能直入人心,写出来就是碎碎念。
《见识》读到了第四章 大家智慧 第二小节(拉里.佩奇的经营管理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