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青岛趁早读书会焕新小组“1+5”阅读小组最近要讨论的主题,所以借简书这个平台发出来吧,能够图文并茂,正好也理一理思路。
我自己的读书笔记本用的是stalogy365 B5 size的本子,厚厚的一本,我是文具控,所以觉得用一本自己喜好的本子可以促使我多多的在上边书写,stalogy的纸是巴川纸,能hold住钢笔,所以很爱。以前也用过muji最普通的那种本子,但是因为一本只有30页,很快就写完了,所以才决定开一本厚厚的本子,写完应该很有成就感。
我读过很多关于读书或者笔记的书,如台版石井贵士的《笔记胜经》、《如何阅读一本书》、秋叶的《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等等,也学过东尼·博赞的思维导图,总之就是进行了很多的方法论学习。然而我的读书笔记依然很简单。
不过读书笔记这东西,每个人情况不同,坚持记录,慢慢磨合,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我自己的读书笔记主要有以下几种,遇到工具书之类的,如果书的脉络比较清晰,可能会重现以下书的脉络精华框架,然后再写一段自己读这本书的读后感一类的,比如我做的《如何阅读一本书》的读书笔记,重新梳理了一番书中的脉络,然后加上点自己的读后感,日后回忆起这本书,大约总能对脉络有些印象,至少知道阅读的几个层次这样的简单问题。
而看小说的时候,则喜欢在前边列一下书中的人物关系,尤其是外国文学,好多名字太长或者陌生,通过人物关系的梳理有助于加深我对作品的印象,当然,每次其实画的都跟鬼画符似的,不过这种东西,自己能看清楚,看一眼大体能想起这本书讲的是什么就好吧。然后写自己的读后感,最后再加上书中精彩片段的摘抄。
大体就是这两种吧,遇到那种实用主义的书,可能就是直接用活页纸,边读边整理书中的精髓部分,然后一章读完,读书笔记也差不多写完,愿意拿活页夹收纳就拿活页夹,或者直接贴到读书笔记本当中。这样比较省时省力,一本书读完的时候再回去看读书笔记写感想更加容易些。
我自己最近读的《东京本屋》这本书,读的很碎,大约每天一个章节那样子,读完之后开始整书浏览做读书笔记,然后会发现有新的收获。当时觉得读书笔记这种东西还是要坚持做的,每一次读书,和每一次做笔记都会有新的不同的感悟。当时读完这本书,光摘抄就好多页,但是感觉越摘抄越觉得对这书对本屋文化对阅读书都有了深层次的理解。
最近参加mooc的时间管理课又重读了李笑来的《把时间当作朋友》第二版,感觉又get到了新的点,第一遍读只是慕名去读,觉得大神的话都很对,书里干货满满,并没有更深的体悟,这遍读的时候get到了关于学习能力以及通过阅读获得知识的路径这两个点,跟一年之前读完全是不一样的感悟。
我也是还在摸索读书笔记怎么记才有效,但是我觉得好记性真的不如烂笔头,一点点摸索吧,坐等笔记大神们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