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达利欧的《原则》是其终生践行指导自己生活和工作的原则,是作为一位即将归隐的高人的终极恩惠。书中借用约瑟夫·坎贝尔《千面英雄》描述了英雄的典型生命历程,其实用来形容达利欧自己也再合适不过,如今功成名就的他唯有将自己的精神财富撒向人间,帮助更多的人,才能完成“英雄”最终的角色转变,而你我也有幸领略到达瑞欧的核心思想。
不管是读达利欧《原则》(如果先读完生活原则、工作原则,再回头读第一部分我的历程可能体验更深),还是听他的TED演讲,总能看到他知行合一的产物,将各项原则落实在自己日常的生活以及工作管理中。桥水的成功势必也得利于这种独特的管理模式——极度求真、极度透明、创意择优。
从书的编排来看,它无疑是一本实实在在的工具书,从21个原则(1,2,3,4,……),到139个中原则(1.1,1.2,1.3,1.4……),再到365个分原则(a,b,c,d,……),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受益点,但它毕竟是一位“英雄”成功的演说,纵使你把其中的365条分原则的都理解透彻,也未必能够成功,正如达利欧自己所说:找到适用自己的原则并基于自己建立起自己的原则,书中的很多方法也确实可以借鉴,如接受失败和痛苦,正确的犯错,实现人生愿望的五步流程,认识自己和人与人的不同等等。
1. 成功的路径:五步流程法
原则是根本性的真理,它够成了行动的基础,通过行动让你实现生命中的愿望,原则可以被应用于类似的情境以帮助你实现目标,相比与价值观,原则是更加具象化的。学习原则可以说是在成功的经历或在失败中总结出来的做事通用标准。
了解原则,了解原则的形成过程关键在于引导自己去总结自己成功的经验,同时正视自己曾经或者即将面对的失败,这样才能更好的向前。想要一劳永逸,通过学习达利欧的原则而获得成功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阅读本书最好不要将其中的原则简单套用在自己的生活或者工作中,而是通过这些原则应发自己的思考并提升自己发现和提炼原则的能力。
达利欧反复提到自己追求的两个目标:有意义的工作和有意义的人际关系。要想成功,也要向他一样首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或者说为自己设立一个目标,同时按照五步流程践行,在问题的发现诊断改进时,与方案的执行中实现成功。
有明确的目标
找到阻碍你实现目标的问题
准确诊断问题,找到问题的根源
规划可以解决问题的方案
做一些必要的事实践方案,实现成果。
2. 选选择外的选择,看结果后的结果
穿越危险的丛林过绝妙的生活?留在原地过普通的生活?普通的生活和绝妙的生活,在达利欧的这个表述中似乎成了完全对立的两面,借用达利欧后面提到自己一生中经历的一个教训就是:最初,我似乎面临着一个“要么全得,要么全失”的选择,最后,其实往往存在兼顾二者的道路,而不是满足于最初对你显而易见的那种选择。达利欧寻找到了一条鱼和熊掌兼得的道理——“投资的圣杯”。
避免“绝妙的生活”主观上的倾向性/引导性,换用罗胖在17年跨年演讲中使用的例子重新解释选择问题:假设,面前有红蓝两个按钮,按下红色的按钮直接获得一百万美元,按下蓝色的按钮有50%的几率获得一亿美元,只能按下其中一个按钮,你如何选择?
在这个选择的背后其实隐藏兼顾两者的第三种选择。
C 引入风险分担者。找个信任的人一起按,然后两人平分奖励。
D 引入市场机制。给金融机构获取市场估值,根据概率思维具有者投资的可能性,将选择权转让。
在选择是要透过眼前的选择看到是否存在第三种选择的可能性,在看待结果的时候也是同样的,不要关注于直接的结果,而是看到后续的结果,再后续的结果。直接的结果可能是诱导性的,可能也是有障碍的,如果只看短期的直接结果,可能会失去真正想要的东西。
吃喝玩乐带来的通常是短期的反馈,而所有真正能带给自己益处的东西都躲在了痛苦的背后,有时候我们都知道,比如我告诉你:健身能带给自己一个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形象。而直接的结果是花费时间(必要时花费金钱)和经历痛苦,但绝大多数人被这个直接结果打败了,达到不了结果后面的结果。
3. 从心理学视角了解自己和他人
达利欧在书中明确的表明他个人对于神经学研究以及心理学研究的喜爱,并将各类心理测试应用与组织的人员选拔和评估测试中。作为一名心理学爱好者,我也能深切体会其中的奥妙,人类行为的弊端和偏见很多能够从心理学视角给出合理的解释,有助于我们理解自己,也有助于理解他人,减少冲突产生。
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中阐述了人类认知的两种形式,分为系统1和系统2,正如达利欧在书中提到自我意识的障碍。我们在做决策的时候,基于直觉的系统1会先于逻辑的系统2做出反应,而结果可能并没有那边好,因为系统1是基于进化形成的原始反应,而自己通常不自知。
无意识的“系统1”依赖情感、记忆和经验迅速作出判断,它见闻广博,使我们能够迅速对眼前的情况作出反应。但系统1也很容易上当,它固守“眼见即为事实”的原则,任由损失厌恶和乐观偏见之类的错觉引导我们作出错误的选择。
有意识的“系统2”通过调动注意力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并作出决定,它比较慢,不容易出错,但它很懒惰,经常走捷径,直接采纳系统1的直觉型判断结果。
除了自我意识(认知的障碍),达利欧还提到阻碍决策或着影响目标的设定,可能还存在另外一种障碍——思维盲点。不同的人看待同意事物的方式是有差异的,有人关注整体,有人关注细节,有人是发散思维,有人是线性思维。并在于阐述哪种方式好,哪种不好,只是个人必然存在某种倾向,而在对立的方面存在不足。就像下图视觉的差异,美女还是巫婆,没有谁对谁错,只是看的角度不同,如果不能保持大脑的开放,可能会坚定的认为自己是对的而造成冲突。
4. 两种更优的决策方式:预期价值计算的决策、可信度加权的决策
做决定是一个很困难的过程。如果把每一个决策看成一次押注,压对又一个概率,有相应的奖励,压错也有一个概率,有相应的惩罚。会赢的决策通常是具有正向预期价值的决策,也就是说,奖励乘以其发生的概率大数值大于惩罚乘以其发生的概率的数值,预期价值最高的决策是最好的决策。通过这种决策方式,同时不断通过了解真相提高押对的概率,那边成功的几率也会大大提高。
可信度加权决策根据决策者的能力强弱赋予权重。同时否决两种常规的决策形式:
1. 高层领导自上而下的决策❌
2. 民主协商,每人分享观点(权重平均),最终实施得到最多支持的观点❌
以上四点,是个人认为本书对自己最具启发的几点,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