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家西蒙曾经说:“管理就是决策。”从中可以看出决策在整个管理中的重要性。高水平的决策可以让组织顺利发展,而低水平的决策可以将组织带入绝境。
然而正确决策并非易事,我们应该清醒认识到决策的实质。
任何决策的背后都是决策者的“个人需求。”
这种需求可能是个人和小集团的利益,也可能是个人抱负,可能是某种情绪或者是某种焦虑,某种心结,某种心理阴影,都有可能。一定要从他个人的角度,去分析他的决策,而自己在决策的时候,则要做到“无我”的意识,把个人的因素、情绪因素,从决策中剥离出来,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无我,是客观的基础,决策的保障。
管理者要想做出正确的决策,就一定要警惕以下四个误区:
第一,“一维”决策。有些管理者在做任何决策时都喜欢自己一个人说了算,搞“一言堂”,觉得别人都不如他。不愿意虚心听取周围人尤其是下属的意见,否则会觉得有失颜面。虽然有的管理者确实具有非常高超的认知水平,他们看似“独断专行”的决策给组织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但是现实生活中这样的管理者毕竟是凤毛麟角。对于大部分管理者来说,还是要承认自己的认知是有限的,不要试图扮演全知全能的角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别人的知识和认知很多时候可以帮助弥补自己的短板,因此应该发挥大家的优势,集思广益,从而避免因自己“一维”观察而做出错误的决策。
第二,“妥协”决策。现实中这种情况比比皆是,很多管理者在决策时往往过于顾忌组织成员的感受,从而做出了妥协折中的决策。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中指出,正确的决策态度是研究“正确”的决策是什么,而不是研究能被人接受的决策是什么。
这里的关键是正确的决策,如果不能判定什么是正确的决策,那些妥协折中的决策极有可能会使组织走向错误的方向。例如,柯达在1975年就成功研发了世界上第一部数码相机,但是当时柯达决定雪藏这一技术。这是因为公司内部的技术专家等都是围绕胶卷发展自己的特长的,如果胶卷事业覆灭了,他们的事业也可能会跟着覆灭,这是他们不愿意看到的。面对公司内部这张难以撼动的利益网络,管理者做出了妥协,但最终错失了市场发展机遇。
第三,“完美”决策。在现实经营中,管理者绝大多数时候处于信息不对称的状态,但也必须做出决策。尤其是要投注未来的时候,所有的判断都是依据现有的信息做出的,这本身就是一种具有极大不确定性的“赌博”。在这种情况下,在决策上苛求完美,企图通过完美的决策机制来保证决策的正确性,绝无可能。最好的方法是,在决策后根据决策项目的发展状况及时纠偏。比如华为的红军蓝军战略,即专门在内部设一支蓝军来对红军“挑刺”,“推翻”红军。一方面是为了红军更好的发展,另一方面是为了使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最小化。如果蓝军证明红军是错的,那么华为就可以果断放弃原先通过的计划,尽快撤回资源,投入到新的战略上。
第四,“高效”决策。当今组织外部环境瞬息万变,机会稍纵即逝,管理者在决策时往往需要抓住时机,当机立断。但是,也必须知道“欲速则不达”的道理。有的管理者在做重大决策时,明明收集的信息还不充分,对问题的思考还欠缺多维的角度,却一味追求所谓的“高效”,而做出了错误的决策,导致难以挽回的局面。
人的思维往往会受到某一种框架的约束。这种约束一方面限制了自己的思维想象空间,另一方面又极容易排斥他人的意见。所以,如果事关重大,又不需要马上做出决策,那就适当放一放,让自己有时间从不同的角度去自行认知和反思,从而更有利于做出正确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