嗅觉,用鼻子闻,如闻到桂花的香气,饭菜的香味等。触觉:皮肤接触某一个事物时的感受,如软硬、厚薄、凉热、疼痛等。嗅觉味道要清晰,触觉感受要真实。
(1)海上的空气太硬,丁坐在沙上,脚指还被小的浪花吻着,疲乏了的阿波罗——是的,有点希腊的风味,男女老幼都赤着背,可惜胸部——自己的,还有许多别人的——窄些;不完全裸体也是个缺欠,“中国的希腊式的”,窄胸喘不过气儿来的阿波罗!(《老舍幽默文集·丁》)【在老舍的笔下只可嗅之,不可触之的“海上的空气”有了硬度,出语怪诞,似乎令人可笑。然而沉心细想想浓烈的海腥味,澎湃的潮汐气息,都可以给强烈的刺激,看来,老舍言之有理,一支生花的妙笔引出读者不尽联想。这是通感(移觉)的作用。】
(2)在六月槐花的微风里新沐过了,你的鬓发流滴着凉滑的幽芬。圆圆的绿荫作我们的天空,你美目里有明星的微笑。(何其芳《夏夜》)【幽幽的花香,本是可嗅而不可见,不可触的。这里却说这幽芬是凉凉地、滑滑地(触觉)流湍(视觉)在女子的鬓发上,这就将花香在夏夜微风中时浓时淡的动感巧妙地传达出来了。这是一种独特的诗情交融的意境,正是通感创造出来的。】
(3)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荼蘼外烟丝醉软。春香呵,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得先!闲凝眄,生生燕语明如翦,呖呖莺歌溜的圆。(汤显祖《牡丹亭》)【这是一支描写暮春景色的名曲。烟丝又称晴丝、游丝,是虫类所吐的丝缕,常在空中飘游。是春天,特别是晴日最常见的景致。此曲以“醉软”这一味觉和触觉的感受将“游丝”临风无力,袅然如烟令人心醉的景象写得使人如身化其间。“明如翦”、“溜的圆”赋予声音以形体,且相互映衬,别有一番意境。】
(4)大约也因为濛濛的细雨,园里没有了浓郁的香气。涓涓的东风只吹来一缕缕饿了似的花香;夹带着些潮湿的草丛的气息和泥土的滋味。园外田亩和沼泽里,又时时送过些新插的秧,少壮的麦,和成荫的柳树的清新的蒸气。这些虽非甜美,却能强烈地刺激我的鼻观,使我有愉快的倦怠之感。(朱自清《歌声》)【花香本不可见,用“缕缕”来形容,令人想见烟雨濛濛中,淡淡的花香也如丝丝细雨般可触。“饿了似的”是拟人,以人的有气无力写花香的似无若有。格外生动,有趣。】
(5)我嗅得在空谷之中/馥郁的兰香沉重/一个晶莹玉琢的美人/无端地飘到我底心胸。(冯乃超《现在》)【触觉、嗅觉相通,极写了兰香的馥郁“香”得有了重量,这是何等的浓烈啊?!】
(6)在睡意朦胧中,有嫦娥驾一片白云悄悄飞过,有桂花的清香自榕树枝头轻轻洒下来。而桥下的流水静静地唱着甜蜜的摇篮曲,催人在夜风温馨的抚摸中慢慢沉入梦乡。(黄河浪《故乡的榕树》)【这里赋予清香以重量,以触觉和嗅觉的相通,表现桂花香气的浓郁。夜风“温馨”则是以嗅觉写触觉。】
(7)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杜甫《月夜》)【想象中妻独自久立,望月怀人的形象。望月已久,雾深露重,故云鬟沾湿,玉臂生寒。雾本无香,香从鬟中膏沐生耳。身体的触感“湿”来描写嗅觉的“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