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病,我称之为重逢社交障碍综合征。
读书的时候,我每次升学,就会对以前的同学自动回归陌生。有一次骑自行车回家,发现一小学同学在我前面,我们一度非常要好,升学之后就没了联系。我本可以上前say hi,问候近况。但是我没有。我加快车速,飞快的从他身边掠过。不敢多做一秒的停留。我知道他看到了我,我不敢直视他的诧异和失落。有一次和老顾出门,在街上遇到了以前的班长,班长主动上前问候,我当下却不知如何反应,只得视而不见。老顾莫名其妙,“你不像这么没礼貌的人呐…” 那种曾经熟悉却又陌生地不知道说什么的感觉,让我真实地蜕变为0情商的人。
“今年是我们XX中毕业15周年,聚会要有多大搞多大!” 班长兴奋地在群里呼啸。我默默地把微信设置成消息免打扰,打开qq空间,翻开了旧照片。照片里,我跟同学们笑做一团,举杯畅饮。那是十年前毕业时场景。那时,我们畅谈理想,憧憬大学,遗憾着陪伴的短暂。现在,如果有人问我,今年同学聚会,你去吗?我下意识的反应是,可以不去吗?我挺害怕没有安全感的重逢。
15年里,周杰伦红遍大江南北,那年一起听的《东风破》依然家喻户晓,但又有多少人记得那首《爱上未来的你》,潘玮柏已然胖成了球,挥洒着过气的虚汗。15年里,有些同学生了三个,也有些同学嫁了三次,我试图在朋友圈里小心翼翼地探闻青春的尾气。15年里,好多好多人在彼此构筑的印象里存活,慢慢地淡忘,不再联系。突然有一天,你告诉我,有机会再见面。我挺犹豫,那时候会不会只是寒暄之后的长时间沉默。
从小到大,我验证着“朋友圈七年一个轮回”的理论,回头看看,有那么一拨陪你青春浪荡要好的人,早就没了踪迹。当然,也有留下那么几个阴魂不散,怎么赶也赶不走的。时间促使了成长,修饰了三观,也砌了一堵人与人之间断联的围墙。
重逢后的客气和疏离,甚至是疏远,不是不喜对方。只是没找到明确的社交界限之前,面对陌生领域产生的一种自我隔离,导致短暂的社交失能。
从无话不说到无话可说,我们一直在经历,但从未被抛弃。生来既孤独,何苦断舍哭?
找到一段以前写给朋友的话:
我们聚会,我们分享,我们拥有各自的圈子,也珍惜一年数次的相聚。
感谢认识十余载,寒霜酷暑,我从青葱年少到猥琐老成,你依旧灿烂如花。
依旧怀念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学5年,友情经过的岁月,没心没肺也掏心掏肺。
每字每句,深刻回忆。
再见,青涩的我们。
幸福及一切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