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本书,叫《被讨厌的勇气》,里面讨论了很多我很感兴趣的问题,所以看得格外入迷,就像在看一部舍不得拉进度条的剧。
你有过那种感觉吗?有时候会觉得日子过得有些隐隐的不舒服,但是又不知道确切的症结是什么。看了这本书,我好像找到了一些症结所在,比如——我们不是缺乏获得幸福的能力,而是缺少获得幸福的勇气。
在跟朋友们聊天的过程中,发现很多人处于一种觉得当下的生活不好但也不算太坏的状态,偶尔有对工作的抱怨,有对无聊的日子的厌倦,也想过自己需要改变,但却缺乏改变的动力,或者不知道应该从何做起。那种感觉就好像是偶尔会发作的瘙痒症,让人浑身不舒服,但却也觉得不是什么大病。
我们觉得自己是希望改变的,从没想过另一个可能性——那个迟迟没有到来的改变或许是因为我们害怕改变。因为比起承受不安,我们好像更擅长忍受痛苦。所以即便有各种不满,但我们的潜意识里可能还是认为在已有的轨道上走着更加轻松,至少不会迷路,也不用面临“生存”危机。
前阵子看到微博在热议原始家庭的影响。这个问题我小时候想过,那时候想的是如果自己是出生在富有的家庭,应该也能像别的小朋友那样多才多艺,到处去玩,见识更广阔的世界。如果是出生在书香世家,我的童年应该看的更多的是书而不是电视剧。
这个问题我前阵子也想过,觉得自己的性格里有原始家庭的影响。例如在批评多于鼓励的教育下,对自己很不自信。
很多情况下,我们都能意识到每个人拥有的选项是不一样的,但我们习惯性地涌出小时候的无力感,忘记自己已经长大了,拥有更多的主观能动性。成年人的世界里,重要的不是被给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
觉得朋友圈越来越没有意思了,因为现在看到更多的是广告,而少了很多日常。之前有跟一个朋友聊过这个问题,为什么越来越不想发朋友圈了。她说,因为每次发完都会很在意有多少人点赞评论。我也有过相同的苦恼,并且很多时候发条状态都要酝酿很久。
这种在意他人的看法,渴望得到别人认同的心理就像是无形的枷锁,让自己的行为变得愈发小心翼翼,我们只觉得别扭,没发现自己已经慢慢地把自己藏在了角落里。
我们都渴望自由,但或许没有想过,自由所需要付出的代价之一就是不害怕被人讨厌。
生活好像给了我们各种束缚,时间上、金钱上、人际关系上等等。有时候觉得我们就像那只在被盖上盖子的瓶子里蹦了几次,跳不出去的青蛙。即使后来盖子拿走了,我们也没能出去。
人生是我们的,但我们交出了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