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少年》是我2014年在深圳福田皇岗村社区图书馆邂逅的作品,机缘之下的阅读再一次印证,你是谁就会遇见谁。我遇见《女少年》,大概因为我是女少年。本文也是根据当时的读书笔记修改而来,只为表达一下“女少年”这个名称于我的来源与意义。
秋微说,一切背离常态的行为背后必然有它合理的原因和理由,所有不要轻易评判他人行为。我用25年的生命对这句话表示感同身受。
女少年说她在午后醒来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极其沮丧的厌世感。有一天,她向父亲讲述了这种感受,她爸的反应是:“厌世?你确定是厌世?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他妈的反应是:“你一有吃有穿有觉睡的孩子有什么资格厌世!”而她喜欢把一切当做笑话讲给别人听以哗众取宠的父亲让这个“笑话”传遍邻里,于是之后女少年很长一段时间每次出门都会被邻居取笑:“悠悠,你今天厌世了吗?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于是,在父亲、母亲、邻居的综合作用下,女少年知道了厌世是件丑事,而且是需要资格的。因为害怕取笑而不敢出门,后来居然采取我看不清别人也看不清我的意念活生生让自己成为近视眼,就为躲避众人取笑的眼神。
小时候我曾尝试跟父亲沟通,我说:“家里一直这样不和气让我很抑郁,还有妈妈总是无规律无来由暴躁地发脾气,我很害怕。”父亲的回答是:“抑郁是什么东西?你一小孩有什么好抑郁的,冻着你,饿着你了?”我默默地接受了某些现实,爸爸永远也不会懂我在说什么。父亲在艰苦的家庭背景下以体力拼搏支撑我和弟弟的成长,很多东西,他真的顾不上、顾不了。中学作文曾写过:父亲是一张弓,蓄一生之力将孩子射出深山。我的爸爸,这张弓,已经拉到了最满。
与女少年一样,小学时我也有段打心里羡慕班上那个漂亮成绩好家境好的女孩的日子。和女少年一样,在那个大家都还不懂事的小学时代,我也属于班级群体中的“被遗弃者”,没什么存在感。如今想来小孩子的世界也是很奇怪,为什么这个女生能在班级上过上了皇后般的日子?她宣布不跟谁玩,全班同学都会不跟这个人玩,她让男生们去打谁,男生们就会去打谁,然后其他人还会自由发挥地去花样欺负那些她宣布不玩的人。我就那个小学前四年多数时间里她都宣布不玩的同学,长年被同学们花样碾压打压,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小孩子的创造力与破坏力,在不被管制的状态下会如何发挥。这大概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的最真实写照:那么软弱胆小逆来顺受的我,大概没哪个小孩能忍住不欺负我。
长大后的我,必须耗费巨大的精力和时间去克服内心深重的自卑和不安全感,这完全源于我与女少年一样卑怯抑郁的童年。我小时候对所有人的逆来顺受都是源于对母亲的恐惧,时至今日依然会对一些与演讲、沟通、说服有关的事情心生抗拒。毕业实习时,有个领导非常关怀地问我:“你(说话)为什么不能理直气壮?”
女少年还曾试图去接近讨好那个公主一样的女孩和致力于成为她,家里飞来横财让她得以在某些东西上与班花同等拥有,但无论如何,她始终长得不漂亮,始终不会有优雅漂亮的小轿车来接她,她也去积极当班干部于是也当上了,但因为没有自信和气质搞不定,最终反过来鲜明证明了只有班花才是正品白富美,女少年不过是屌丝装饰而成的山寨。而我,在那个时候不曾有过改变的勇气,至今也对于讨好、客套、甜言蜜语、溢美之词之类的事情完全做不来。讲真,我还真不是清高地不愿意说好话,而是一旦尝试做这些会有非常严重的违和感,我简直无法隐藏自己内心的态度。
我吧,若是口中出蜜语,必是深情溢出来。做人习惯于仁至义尽,做事习惯于实诚厚道,码字习惯于言之有物。因为小时候缺少那些温情的互动,性格里缺失了一些圆润的基因,生活把我打造成一个干货有余而可爱不足的人。
为什么还是孩子的女少年会需要用这样的方式去寻找认可和存在感?因为她太缺爱了,太缺乏认可了,太找不到自己了。
女少年列举了一些自己母亲跟外人嘲笑自己女儿长得丑的语句,比如:“我可必须努力赚钱,不然她长成这样,不多准备点嫁妆怎么可能嫁的出去”,女少年说当看到:“长得丑没有错,但出来吓人就是你的不对了”这句话的时候,她严重怀疑就是他父母原创的。她父母还经常两人双簧,一起跟亲戚朋友大肆渲染女少年颜值低下。女少年的妈妈经常会用“没出息劲儿的”来骂她,女少年就一直觉得自己真的没出息。在书里,长大后的女少年似乎是无比感叹地说:相信我,无论什么样的孩子,无论本来有多少出息,都会被这句话骂没的。
女少年说回忆整个生命就想不起父母什么时候有夸过她。这种长期的不被认可,长期的被否定,让女少年产生深深的自卑和缺乏存在感,所以她会谄媚地去接近那个被认可“班花”,以寻求与被认可的人站在一起来提升自己的存在感。
小时候的我简直笨手笨脚笨头笨脑的绝版写照,同时还有一个伶牙俐齿机灵聪慧的同龄邻居女孩作为参照物,不对,是两个,邻里乡亲群里一个,亲戚群里一个。童年时我一年四季重复地听着这样的句子:“为什么你的衣服就不能像XXX一样干净?为什么你写的字就不能像XXX一样工整?你看XXX这次又考了100分,你看XXX都能做出一桌饭了……哎,算了,你(本来)就是这么没出息的……”而我内心,也是由衷地羡慕她们的,我觉得自己与她们的距离完全达不到嫉妒的地步。
直到上大学的时候,生命已经坑坑洼洼地淌过了20多年,我才明白:小时候我做不好大多数事情并不是因为我真的笨,而是因为不自信,每一次尝试和努力都怯生生、颤巍巍,一不小心出错,就会迎来一句:“哎呀,笨死啦,干不了活还添乱,一边去!”于是再也不敢上前。女少年讲述了一个很让我感受深刻的细节,班花和同学们一起在编什么东西,一次班花编错了于是咯咯咯咯地笑了起来。女少年说:好羡慕这样的人,可以这样轻松地面对犯错误的时刻。
从女少年的种种描述里,我真切地看到一个孩子对大人尊敬和爱戴,一个孩子对父母的爱恋和情感,是如何在孤独、拧巴、伤害、自卑的童年岁月被一点点的扼杀和销蚀。而我,作为一个已经与过去和解的大人,也站在过去经历之外看到了更多客观的真相。
女少年一直不理解父母为什么那样对自己,更加不理解父亲对自己两个亲身子女“遗弃”处理,却对一个跟他毫无干系的小孩表现出一个正常男人的父爱。她说某个讲述父女关系的心理学理论解除了她的困惑,然后她就瞬间原谅了他。其实,这跟那个心理学理论没什么关系,换成什么说得通的理论都可以,我们都是想面向阳光的人,一直都在奋力解除自己内心的怨怼,好想好想找个充分的理由原谅这一切啊!噢,原来你是有苦衷的,那我又怎么能继续怨恨呢?
女少年,面向阳光。我是个确确实实智商非常一般的人,小时候什么成绩都很差,唯独作文能得高分,这很可能是痛与孤独带给我的财富。现在,当我经历少年“沧桑”后,又慢慢走向长大后的纯真。我,只是生命的季节有些独特而已。
《女少年》,深度写出了我难以表达的心声;
《女少年》,促进了我与过去的终极和解;
《女少年》,让我看到这一切赋予我的意义与力量;
女少年,一个面向阳光的名字,我愿将它实践出更丰富的内容。
写在后面:
1、很多时候,成长是自己的事情,生活需要比想象中更多的坚强。
2、为人父母乃人间伟业,切不可轻率妄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