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在吼,雪在飞,一声问候慰双亲;莫迟疑,快行孝,件件孝事安己心……
立春后,应该是不怎么冷了,却在农历正月十一这天迎来了“倒春寒”,气温一下子陡降了摄氏8度。
窗外风声呜呜,雨雪交加,寒气袭人。
身处空调房里的我立马拔打居住在乡下父母的电话,接通后,我问母亲冷不冷,问身患哮喘病的父亲感觉怎样,叮嘱二老多穿点衣服,注意保暖,不要出门,小心感冒。母亲连连说好,让我不要惦记,安心努力工作。
父母已都是八旬高龄的老人了,虽然他们身体还算硬朗,但不知怎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父母的牵挂却越来越强烈,有时甚至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涌上心头。
我的父母是普通的农民,为将我们兄妹四人拉扯成人劳作了一辈子,正像刘和刚唱的那样“人间的甘甜有十分,您只尝了三分”,几十年来受的磨难无法用言语表述、难于用数字表达。特别是年纪大了,不能劳作了,父母也不让我们兄妹为难,好说歹说都不和我们住到城里,每年给一点“零花钱”也总是尽量攒着,平时回家看望带一点鱼肉什么的,父母也总是念叨“又花钱了”。
由于长年辛苦劳作,父亲身体较差,除患有支气管哮喘病外,前年左腿出现了麻痹症,看中医、用偏方都不见效,每次回去看到父亲不停地敲打、揉捏左腿,我心中疼痛、无助。尤其是听母亲说去年腊月二十五,父亲给祖母“上坟”回来歇了三次时,我十分伤感,因为来回不足三公里。幸好母亲身体较好,有一点感冒之类的小病,母亲也都抗着不吃药不打针,说是过几天就会好。
上次周末回家看望二老,感觉父亲明显的瘦了,还不时发出咳嗽声。在我询问父亲是不是感冒了时,父亲好像有些隐瞒,故作轻松:“已经打过针吃过药了,没什么大碍,过两天就会好。”母亲也附和着说:“已经吃过药了,气温上来就会好。”但我还是以商量的口气跟父亲说:“要不下午随我到城里医院再检查一下?”我知道,父亲有时很倔犟,也很要面子,就是病得厉害,也不会主动要求去检查身体。其原因就是怕我花钱,最终父亲也没有同意和我一起进城检查。
前不久,朋友圈有一篇文章,说的是一些人在朋友圈里“秀孝敬”,说春节到了可以回家看望父母了、可以帮父母干一些家务活了、可以和父母说说话了……可是回到家后,总是借口朋友聚会仍让父母独居,就是不出门待在家里也是抬头电视、低头手机,有的甚至父母把饭菜端上桌了让吃饭,他们还说“真唠叨”。这些现象,颇具广泛性、代表性,值得人们深思,年迈孤寂的父母究竟需要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当然,由于工作、事业、家庭等各种原因,我们不可能“亲在不远游”,父母也不会苛求我们天天“形影相随”,但我们不能总把“工作”作为不及时行孝的借口,把“忙”为自己不常回家看看而开脱。
岁月的无情,风霜的严酷,将父母挺拔的身板、美丽的容颜一天天消蚀,腿脚不灵便了,腰身也伛偻了,就连与儿女说话也变得小心翼翼了。其实,父母年纪大了,他们并不需要丰厚的物质享受,他们只希望那一份充满温情的精神慰藉,他们只祈求子女平安、幸福,只期盼儿孙满堂、孝顺。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不要说等我有时间了就孝敬父母,也不要说等我有钱了再孝敬父母。也许:当你有钱了,父母可能没有能力花了:当你有时间了,父母可能已经没有多少时日了;当你买得起山珍海味了,父母可能牙齿掉了、消化系统出毛病了,既吃不动、也消化不了了……也许太多,父母的心也许会痛、会碎!
孝敬父母,感恩父母,应在平时、应重实际、应须用心!其实,尽孝并不复杂、也不难,一个电话、一声问候、一杯热茶、一碗汤药……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