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歌声
远心
早饭后,犯困,八点半,还有半个小时上课,到鲁迅文学院门前树林里散步。空气格外清新,雨后的天特别蓝,北京的秋阳威力四射。那种阳光照得眼前一晃的感觉,让我瞬间想起小时候河北保定唐县灌城村的阳光,京城离我的村庄更近了。
走在鹅卵石路小路上,树荫掩映,不由唱起歌来。走到深处,秦海霞姐姐在拍奇石,她指着远处一棵树下的人说:你看他是不是爬到树上了。我瞄了一眼,是一个站在树下的仰望者。没有,只有云南普洱一带老人还能爬树采茶。我小时候就会爬树呢,我看着看着就想爬树。40多岁的姐姐像个小女孩,穿着粉色衬衣,笑容也是粉色的。我眼前立刻看到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像个顽皮的小猴子,几下爬到树上去。印象最深的一次是爬到一棵可细的树枝上,那根树枝就摇啊摇啊,马上要折断了,把我吓得,我一直记得那个摇来摇去的害怕的感觉。上小学之前,我都是在村里度过的。哦,我都没有学会爬树,虽然在村里长到14岁。
看到一棵青柿子树,柿子们青着,有的发了黄,虫子在树下乱飞。这棵树生虫了,柿子都坏了。我小时候老家就有柿子树呢。我娘还讲过,她没有结婚之前,从朱家庄挑着一担柿子到曲阳县城去卖,二十里地,一天走一个来回。到现在,每年柿子熟的时候,我家的窗台上就摆着一溜红柿子……这些话,我说了一半给秦姐,另一半,是在心里想的。
你唱的歌好听,真是“声振林樾”,你在前面继续唱,我在后面捡。一个“捡”字,唔,太生动了。让我觉得歌声像一株秋季熟了的花生,被整个拔出,花生们噼里啪啦掉到身后的地上。来自平顶山煤矿的秦姐姐,你太有质感了。我唱起来:
黑色天幕缀满了银珍珠
微风吹拂睡梦中的湖
风的脚步,用温柔的速度
轻轻踏出,蔚蓝的祝福
呼喂——呼喂
……
在蓝天映照下,歌声仿佛也成了蓝色,充足清新的氧气随着歌唱吸进肺腑,好一片神奇的小园林。我俩一前一后,边唱边走。秦姐不知道减了多少颗新出土的湿漉漉的花生。我最爱吃带着泥土气息水里水气的生花生,那种味道,与早晨的树林一样。
“声振林樾”,手写一遍这个“樾”字,第一遍忘了写走,又加上,一个有动感的字,觉得那么熟悉而生疏。这应该是一个带着魏晋风度的词。想阮籍到林中去拜访隐士,隐士迟迟不见,阮籍要走出林子的时候,忽闻三声长啸,阮籍会心,还之一声长啸致意。那长啸,必然是“声振林樾”的。明代程启充《游千山记》:“人境空寂翛然,有遗世之想。东峰危险,徐、刘二子浮白引满,其间适有吹笳者,声振林樾,闻之愀然。”胡笳声声振林樾,正是浮白载笔之时,古树枝头黄叶簌簌,翩然零落,是一种怎样彻骨的悲凉。
“声振林樾”最近的出处,是清代康熙时期第一才子袁枚。那首信笔而提的性灵绝句《所见》: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牧童的歌声无邪清脆,似要和树上的蝉鸣一比高低。可是为了捕捉鸣蝉,突然就闭口而立。刚才的一派生机,顿时陷入机心追捕的沉寂。这是童心,与成年人的机心毕竟不同。一动一静之间,机趣暗藏。袁枚中了进士,进了翰林院,外放为县令,33岁辞官归隐南京小仓山随园,一生好入名山游。名山大川,或乡野童趣,都是心怀释然之所。
我唱着歌绕着小树林游走,“歌声振林樾”,越过树木,横着越过,竖着穿过,斜着飘过。恍惚间变成了袁枚诗中的牧童,骑着黄牛,颠来晃去,歌声一路向上,触动最高的枝桠。
秦姐姐说:我想给每一位同学洗一块煤,带来送给大家。她是一个有质感的人,是平顶山煤矿的滋养吧。她“捡”到了我的歌,正好似走在牧童黄牛身后的袁枚。游走在牛背上的歌声,带着出土花生的水气和鲜气,在鲁迅文学院的小树林里,清脆落地。
2017.9.11-12于鲁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