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争年代,没有一个人能独善其身,就算是当汉奸,也免不了“狡兔死,走狗烹”的结局。
不过,相对于背叛祖国,选择拿起武器奋起反抗才是众人所愿,无论是将生死置之度外、在战争前线拼命搏杀的将士,还是挥笔成刀、以一己之力戳穿“和平”假象的文人;
他们都是当之无愧的英雄,在那个人人自危的关头,若不是他们挺身而出,势必还会有更多的同胞因此受难。
周立波,1908年出生于湖南益阳,其实他的本名叫周绍仪,“立波”这两个字是他根据英文单词“liberty”的谐音起的。
当然,周立波之所以会接触到英文单词,还要感谢他的父亲,村子里唯一的私塾教师,周父能带给儿子的只有浩瀚无边的知识,在金钱这方面,他恐怕爱莫能助了。
在父亲的教导下,周立波的文学天赋也被挖掘了出来,他喜欢读书,勤于思考,冥冥中,他似乎早已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紧紧联系在一起。
14岁那年,周立波考入了长沙省立第一中学,这是一所追求思想进步的学校,在徐特立等人的影响下,他逐渐爱上了新文学。
后来,周立波认识到了国人的麻木,在这个风起云涌的时代,已经不能再静观其变了。
于是,周立波开始利用文字唤醒国人,虽然他只是一介书生,但是在文学这一块,他是和鲁迅先生一样的革命战士,浑身上下都充满了不屈的傲骨。
1929年,周立波考入了上海劳动大学,在这里,他接触了革命,加入了左翼戏剧家联盟。
之后几年,周立波一直在从事“红色刊物”的发表工作,他积极投身革命,将进步的思想传达给更多的老百姓。
1937年抗战爆发后,周立波二话不说,当即奔赴抗日前线,当然了,相对于真枪实弹,笔杆子才是他的拿手武器。
就这样,周立波成为了一名战地记者,他在记录所见所闻的同时,也在讴歌战士们的英勇事迹,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场景,不知惹了他多少热泪。
后来,周立波被任命为《七七日报》、《中原日报》的副社长。
他所创作的《暴风骤雨》获得了斯大林文学奖金。
他的《湘江之夜》和《山乡巨变》也成为了一代经典。
然而,这样一位伟大的作家,却于1979年不幸染病去世了,即使在专家齐聚的北京,也没能救回他的性命。
离世前,周立波曾立下遗嘱,他交代妻子将他多年来的积蓄——800元如数捐给国家。
800元,一个并不是很大的数字,但是却是这位伟大作家的全部财产,在周立波眼里,这是他对祖国的最后贡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