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译文参考自《隐藏的论语》。
解读是个人暂时的浅见。
前面是讲了礼重要的是内心的态度,不是外在的行为。那接下来孔子就说了几章,君子是如何把礼很好的应用到自身的行为中的。
3.14
【原文】
子曰:“周监(jiàn)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译文】
孔子说:“周朝的礼乐文化,是借鉴夏、商二代而来的,多么文采斐然、光辉灿烂啊!我主张遵从周朝礼乐文化的精神。”
【解读】
到底是什么精神呢?
3.15
【原文】
子入大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zōu)人之子知礼乎?入大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译文】
孔子进太庙(做祭祀活动),凡事都向人请教。有人就说:“谁说叔梁纥大夫的儿子懂礼了?进到太庙,什么事都要问。”这话被孔子知道了,他说:“这就是礼啊。”�
【解读】
遇到礼数上的内容,好学多问本身就是礼。
3.16
【原文】
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译文】
孔子说:“射箭技术的好坏,不在于能否射穿箭靶,因为人的力道有大小,自古就是这样的道理。”
【解读】
同样形式上可能有所差别,但只要把握了礼的核心所在就可以了。
3.17
【原文】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xì)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译文】
子贡想省去告朔祭祀时杀的活羊。孔子说:“赐啊,你爱惜的是羊,我爱惜的是它所代表的礼的精神。”
【解读】
现实中也会遇到礼和利益的选择问题,孔子在乎的是礼数,是形式下的内心的态度。
3.18
【原文】
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译文】
孔子说:“与领导共处,如果事事都尽到礼节,别人会认为你在溜须拍马。”
【解读】
如果以礼事君,别人可能认为谄媚。但自己知道内心是什么想法就可以了。
3.19
【原文】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译文】
鲁定公问:“领导指挥部下、部下事俸领导,该怎么做呢?”孔子回答说:“领导指挥部下要符合礼节,部下为领导办事要尽心尽责。”
【解读】
同样的国君用礼也很有效,如果礼待群臣,能有更好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