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论第六部》(感知对话录、69)
生存者:
人的精神需求被你表达出来了,信仰与现实的差距也被你表达出来了,宗教信仰是不是人的精神归宿的问题也被你提出来了。我们不得不承认,社会生活是人的生存需要,宗教信仰是人的精神需要,这两大需要都是不可或缺的,但奇怪的是,这两大需要并不匹配,两大需要不但脱节,而且产生了尖锐的矛盾,这就让我们过的是一套,想的是一套;说的是一套,做的是一套;所受的是一套,所需的又是一套。更不可理解的是,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先天性的缺失精神关怀这种结构,我们只能在宗教信仰中寻求人的精神关怀,我们把专业的终极关怀交给了宗教信仰,这可靠吗?宗教信仰是专为人的精神关怀而生的吗?
感知者:
宗教信仰的目的是改变世界和改变人,它们不是专为人的精神而生,因为它们的切入方法或者说它们的存在方式是精神性的。所以,我们把它们作为了精神的寄托之地,这本身就是一种错位,人们的精神存在不仅仅只有宗教信仰的方式,我们的社会生活应该就是人的精神存在园地,但是,非常遗憾,我们在生存的压迫和拥挤的物质中忽略了经营人的精神性存在,以生存为主的社会模式,没有给人的精神存在留下余地。以生存为目的取消了人的精神存在,让人在物质生活中流浪,我们在这种情况下投入宗教信仰的怀抱是不多的选择之一,因为宗教的精神意义有精神存在与关怀的可能性,这就成了我们的精神避难所。
我们在避什么难?在避生存之难。当生存面临重重困难,当生存逻辑引发无穷的灾难,当人在生存的迷茫中找不到自己,我们极容易寻求另一条出路、在另一片天地里遵循另一种规则和规律,我们把宗教看作一种超越于现实的可能性,以及达到理想境界的可能性。不过,当人们全身心投入到宗教信仰的怀抱,才逐渐发现情况绝非想象的状态,宗教不过是另一种生存现实,它们营造的存在状态内容不同,但并没有超越生存的根本伦理逻辑,而某些宗教甚至强化生存的冲突,加剧了人与人的矛盾。人最基本的生命观念被保留,生与死的伦理逻辑反而被强化,另一种空间、另一种境界、另一种规则并未使人得到根本的解脱,反而使人陷入到另一种困境之中。生命、物质、死亡、真假、善恶、美丑……等等概念进一步困扰我们,宗教信条往往使我们进入到另一种更不可把控的困窘之中,人反而会进入更深的迷惑。
这充分说明我们误解了宗教的本质,我们误会了宗教信仰的作用,我们误用了宗教来达到我们想当然的目的。我们赋予了宗教无法承担的使命,也就是说,宗教其实无力担当人类沉重的命运,宗教根本背负不起人类的全部希望,宗教更无法缔造我们所需要的理想生活。我们一厢情愿地把生存所遭遇的所有矛盾和问题交由宗教来解决是荒唐的,而宗教指示的地址、时空和伦理逻辑都与现实错位,我们竟然容忍这种错位的存在,我们反而用这种错位来加大矛盾与冲突,用新的矛盾来掩盖旧的矛盾,用新的痛苦来掩盖旧的痛苦,所以,宗教信仰的最终结果是让人失望的,这也是宗教信仰一直无法作为人类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原因。
我们都以为宗教信仰中不存在人间生存积攒的所有问题,至少宗教理念不是生存理念的继续,殊不知我们错了,宗教信仰仅仅是生存理念的发展、修正与补充,某些宗教信仰甚至是生存伦理的夸张。实际情况就是,我们试图拒绝的人间法则,被改换了时空到宗教里去接受;我们在人间社会吃这种苦,又心甘情愿地到宗教信仰中吃另外一种苦,我们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信奉宗教的目的何在?这种拷问人们没有进行,我们试图用宗教信仰来达到什么目的?通常的问答是,离苦得乐。
这是极为天真幼稚的想象,宗教信仰凭借什么能消除人间的一切苦难?以为某种宗教描述的存在形态能够在自然规律和现实生活以外运行,这更是可笑,它为什么要避开现实生活到另外的时空及另外的地址去运行?这种儿童式的想象竟然可以让人相信,这实在匪夷所思,天堂及地狱选址的怪异竟然没有引人怀疑,事实上已经证明了宗教的作用和意义,我们能将这种性质的存在当真吗?(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