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hARELUYA
春节档我最期待的两部大片都是科幻片,而且都是根据刘慈欣先生的短篇改编的电影——《疯狂的外星人》和《流浪地球》。而且这两部影片都属于不容易改编,却又改编很好(我认为)的那一类。本文不解读剧情,不采集彩蛋,不价值判断,仅以「优秀」的春节档商业类型片盘盘改编剧本这回事。
疯狂的外星人
导演: 宁浩
编剧: 孙小杭 / 董润年 / 吴楠 / 刘晓丹 / 潘依然
主演: 黄渤 / 沈腾 / 汤姆·派福瑞 / 马修·莫里森 / 徐峥 / 于和伟 / 雷佳音 / 刘桦 / 邓飞 / 凯特·纳尔逊
类型: 喜剧 / 科幻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19-02-05(中国大陆)
片长: 116分钟
又名: Crazy Alien
先说《疯狂的外星人》。
大家都知道了,这部电影改编自《乡村教师》。
《乡村教师》讲的是一位身患癌症的高原乡村老师,在弥留之际强行要求村里的孩子们记住牛顿的三大定律,虽然这些孩子可能一辈子也走不出黄土高原,用不上这些知识,但他固执的认为只要让这些孩子改变了,哪怕只有一点点的,对世界的认识,落后愚昧的村子就有了一点点改变的可能。正是他这点看似没有任何实际用处的努力,帮助地球从毁灭的边缘逃离出来。用大刘自己的话说,它有着「中国科幻史上最离奇最不可思议的意境。」
意境应该怎么拍?如果对比好莱坞的类似案例,在保留原有故事的基础上,拍到最好,大概就是中国版《降临》或者《湮灭》。但这不并是宁浩的风格,宁浩对原著进行了彻底的颠覆,重写了完全不一样的故事。一个充满意境的科幻故事,在他镜头里变成了荒诞热闹土味十足(并非贬义)的中式《E.T.》。这种与原著「毫无联系」的改编也获得了原著党的diss(还好先读原著的观众并不多)。
真的「毫无联系」吗?我并不这么认为。因为在改编时,电影抓住了原著中的精神内核:高级文明如何对待低级文明。
是的,至少在宁浩来看,原著最吸引他的地方不是教师的奉献,不全是文明的传承,而是「你高级,你了不起,但你TM凭什么看不起我」。
在原著中,高级的碳基文明为了「宇宙和平」,决定清除某个区域内的低级(3C级,不用理解,反正就是级别的划分)文明以下的星球生命。时间紧任务中,他们对文明级别的认定采取了随机挑选测试,而不是全面考察。在对地球的测试中,他们随机选中了山村的孩子。这些孩子无法回答大部分基础物理测试,高级文明由此断定地球文明没有存在的价值,决定毁灭。幸好在最后时刻,问题问中了孩子唯三知道的牛顿三大定律。高级文明才意识到地球的有着独特的文明传承模式。结尾时,大刘写了高级文明对地球「古典文明形态」的赞叹,而在这个赞叹的背后,大刘没有明写却表达了这样的「现实」——高级文明在对待低级文明时,态度是居高临下和随意处置。
宁浩紧紧扣住了这一点,在《疯狂的外星人》中,设定了这样的鄙视链:<u>外星人→C国→公园主任→沈腾飞→耿浩</u>。当外星人失去了意念控制的「头绳」后,鄙视链就变成了:<u>耿浩→沈腾飞→外星人→C国→公园主任</u>。
剧情的荒诞,表面上是耿浩和外星人用训猴「互盘」,是耿浩通过在C国总统眼前表演猴戏达成「史上最成功的西南猴王」的成就,是耿浩用巴普洛夫拯救地球。实际上却是代表底层人民的耿浩用草根方式对精英阶层的集体嘲讽和不服。
正是这种根植在底层尊严中的不服,使得故事第二幕和第三幕的剧情荒诞可笑却又如此现实。
第二幕中,耿浩被C国特工逼到绝境,用欢欢代替骚骚变身外星人,并且在C国总统面前施展猴戏,耍了自诩为地球最高级文明的精英阶层。
如果说这一事件还只是小人物在困境中表现出来的「农民式的狡黠」(这个词本身就是歧视),那么到了第三幕高潮时,就是小人物的高光时刻:自下而上的主动反抗。耿浩用巴普洛夫理论成功制服骚骚,而这一行为并不是出于对拯救地球的伟大觉醒,而是因为骚骚对耿浩的鄙视:「耍猴的」。
从最初的被公园主任鄙视,被好友沈腾飞鄙视,被C国特工鄙视,「耍猴的」这三个字将耿浩赖以自尊的「西南猴王」传承和巴普洛夫理论贬低到了崩溃边缘,终于在最后被外星人鄙视时——而且这个外星人还被自己「训」过——触底反弹,这一系列的事件安排让观众充分理解了底层草根为了尊严的「疯狂」。
无论是原作中的意境,还是电影中的荒诞,都是对现实的映照,影射了社会中的不同阶级之间巨大的价值差别与层级鸿沟。导演在知乎发表了电影的自我解读:「狂妄是最终害死人类的品质,阶级不该成为划分人高低贵贱的标尺。耿浩这个人,他是一个落伍的人,可以说是社会底层。但是他坚持人人平等,并且用自己看似陈旧,落伍的方式,把很多跨阶级的问题给解决了。」
所以耿浩是无辜的么?
才怪。
还记得故事中的鄙视链吗?耿浩并非链条的最末端,在他后面还有猴子。当他用巴普洛夫理论训练欢欢时,鞭子、铜锣加香蕉就是他对猴子文明的态度。这与外星人对地球文明的态度有本质的区别吗?与资本家用严苛的管理手段对待打工者有本质的区别吗?
但这终究还是一部春节档合家欢喜剧,所以在主角光环的加持下,耿浩对欢欢有了亲人般的感情,即使「放弃」好友也在所不惜。所以,最后高级文明终于学会的「平等」对待低级文明,外星人在酒里,C国特工则在铜锣里。但这种对待也没有超越物种之别,不过是稍减了「洪洞县里无好人」的悲凉。
刘慈欣是最优秀的科幻作家之一,也是作品最难改编的科幻作家之一。中文科幻改编难度分十斗,大刘独占八斗。
抛开视觉呈现这种影视工业标准,仅从剧作角度来看,大刘的作品里同时兼具了理工科的浪漫和对人性残酷的写实。浪漫在于他的作品从来立足在星辰宇宙这类超越时空的宏大场景中,写实在于他的作品里从不相信人性。所以大刘的叙事结构和排场气质的优先度永远高于角色成长,对群体的描写强于对个体的刻画。由此导致了故事中的角色成长缺乏细节,更不用提他的角色少有善终(关于这一点,一部《死神永生》赢过全部《权力的游戏》)。
只不过大刘在其他方面的能力实在太强,以至于你一边诟病他的角色塑造糟糕,却又不得不被他的宏大叙事深深吸引。(这种劝退女性读者的文风,借用网文分类,就是典型的男频文。当然,这样的分类方式太不符合大刘的身份,大家领会精神就好)
但在影视作品中,尤其是商业类型片,角色永远是第一位的,如果没有令人印象深刻角色,要么是文艺片(非贬义),要么是烂片。若是严格按照大刘的故事来拍,尤其是他的短篇,如果编剧不进行外科手术级的改编,是很难逃出「难看」的评价。
我喜欢《疯狂的外星人》,并且尊敬导演和编剧对这个故事改编。他把一个浪漫残酷的科幻小说改编成扎根在中国本土的荒诞喜剧,而且就扎在中国文化的根子上。例如唢呐吹响《2001太空漫游》主题曲;例如都在酒里;例如二八大跨托着人的追车戏,这种混不吝的喜剧风格之于宁浩,就像《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活着》之于张艺谋,就像《午夜巴黎》、《午夜巴塞罗那》之于伍迪·艾伦,就像姜文所有的电影之于姜文,这是「除了他没有别人拍的出来」的宁式喜剧风格。
把有着强烈作者风格的作品成功改编成烙印上自己风格的作品,凭这一点,《疯狂的外星人》就是我的春节档电影排名第一,没有并列。可惜它遇到了《流浪地球》。
///////////
如果说《疯狂的外星人》取了《乡村教师》中的现实映照,重写了其中的浪漫元素。那么《流浪地球》就是取了原作的浪漫主义,而重写了其中的现实元素。在下一篇文章中,我们来盘《流浪地球》的剧本改编。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