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曾经在简书上发表过一篇魔兽世界的故事,荣获二等奖。以前大学时参加省里比赛得过一等奖。这些都是过去的事情,文学创作不能单单依靠一两次的比赛来证明,而是需要长时间的,持续不断的写作。
一个月前参加简书对话大赛时,提交了一篇20000字左右的小说,遗憾的是没有入围。我不断地反思,究竟什么故事可以吸引读者?有了失败和成功的经验,再结合一些理论指导,我这段时间领悟了一些东西。
本次对话大赛我提交的作品梗概如下(各位可以点击本人的主页进行查看,名字为《外景杀人事件》):
1.摄影师勾搭到一个喜欢古装的妹子,妹子成熟稳重,很对摄影师胃口,在妹子的邀约下免费为其摄影。
2.喜欢出外景的女警官在偶然机会下认识了同样喜欢古装的女子,两人因为有着相似的过往而有了交情,听闻朋友要出外景主动担任起了化妆师。
3.不务正业的男青年网上偶然碰到个美女,在被暗送秋波后,不能自拔。听闻美女遇到了诈骗,“讲义气”的男青年决定替她出头,结果碰了一鼻子灰。
4.一个普通的早晨,商业区新建造的区域迎来了几个客人。首先到来的是摄影师,女警官和其丈夫,三个人等着妹子的到来。但是不一会三个杀气腾腾的男人出现了,嚷嚷着要女警官丈夫还钱,双方很快由口角升级为打斗。结果女警官被推下楼重伤,其丈夫失血过多死亡……
5.其实这一切是有人故意安排的。他忘不了数年前漫展上被女警官和其丈夫(那时还是男友)羞辱的事情,功成名就后决定实施报复。为此策划了一年多的时间。他根据几个当事人的胃口设计了不同角色,编写了详细的剧本,因为此人也是个小说家,干起来得心应手。然后秘密搜集大量女性的自拍,写真照,配合着剧本塑造成栩栩如生的人物。在网络的遮盖中几乎发现不了破绽。摄影师和凶手的选择是计划好的。摄影师是独立的观察者,为的是强化整个事件发生。而那个男青年,之前早就被幕后主使摸清了情况,利用其好色,冲动的性格达成目的。
6.整个计划的关键点有两个:第一是女警官长期患有中度抑郁症,事发前怀孕了,夫妻俩因为琐事问题经常吵架,两人的情绪始终处于不稳定的状态。第二是男青年曾经被警方处理过,认为警方是故意找茬而怀恨在心,听闻警察居然骗“女票”的钱后,怒不可遏。
全部经过是以qq聊天记录的形式展开,无法对读者产生足够大的兴趣。这说明本人在创作方面还是缺少规划和技巧。故事本身并没有太大问题,隐藏在普通袭击案背后的真相,人性的阴暗。本人总结后,应该是讲故事的手法不够好。如果不是以对话体形式出现,从警方的侦破进行描写的话,会好很多。同时这也说明经验积累不够,不能短时间内找到最佳配比的故事架构。
如果换个角度描写的话,故事带来的感觉就大不相同了。
1.警方接到报案,商业城发生袭击事件,女警官和其丈夫身受重伤。警方赶到现场,发现丈夫已经死亡,女警官昏迷不醒。报案人为摄影师,其交代今天来此地拍外景时,遇到不法分子袭击,袭击者已经逃跑。警方根据其描述,暂时认定这是一次报复事件。
2.主角是刑侦大队队长,看到受害者是自己同僚,而且怀有身孕,处于朴素的正义感,发誓要缉拿凶手。调查后发现,本次外景的发起人A不知去向。从摄影师手机的聊天记录中警方得到了A的一些信息。询问之下,摄影师说从未看到过A的真人,只有照片。外景地点是A联系的,女警官只是作为化妆和动作指导来到这里。队长决定从A入手调查。
3.幸好市区里的天眼系统,警方晚上就抓捕了三个嫌犯。不料到了局里,嫌犯大喊冤枉。他说是为了帮网上女友B讨债才去的商业城。但是B事发后联系不上了。在被抓捕前,终于打通了电话,却是个男的接的,说了一大通怪话后,电话就断了。与此同时,A的调查有了结果,其电话号码所绑定的身份证距离城市数千公里,且是个60多岁的老年男性,这个反常现象让队长无比困惑。
4.同样,嫌犯给警方提供了B的信息。B声称和女受害者交易时被骗了钱,但是经调查纯属子虚乌有。恐吓B的qq,自称丈夫的人,根本不是死者。不久之后,调查结果出来了,B的电话号码绑定的身份证,也是千里之外的某个地方,是70岁的女性。
5.程序上这个案子人证物证都在,且嫌犯也供认不讳,可以结案了。但是主角不肯放弃,出于责任感,他要调查清楚。周围的人表示不理解。主角的理由是:案发地点新建不久,商户都还没有入住,这种本地人都知之甚少的地方,为何AB两人能清楚地知道?而且约的时间都是同一时候,案发后也全部消失。而所谓的照片和聊天记录,根本不能证明其真实身份。
6.队长有个大胆的想法,AB根本是同一个人扮演的。为的是借助第三人的手,干掉或者伤害受害者。可是这个猜想没有证据证明。必须在结案前,找到线索。此时来探望女警官的L引起了队长注意,L同时认识摄影师和女警官,且关系比较好。之前还协助女警官拍摄宣传视频,让她有了知名度。
7.手下的人对队长的推测根本不理解,他的看法是幕后主使必须是同时熟悉几个当事人的人,但是l认识摄影师和女警官,并不认识嫌犯。队长也在为自己的看法而纠结,曾一度想放弃。女警官流产,原本幸福的三口之家只剩下一个人。队长决定即使被人误解,还是继续调查。
8.女警官苏醒了,她向警方报告幕后主使就是L。在昏迷期间,女警官想起了多年前漫展上的一幕,一个男人被当做流氓引起了公愤。而且那个男的她在qq上见过照片。男的向她求救,她说不认识。当时男朋友还给了那个男的一拳。男子悲愤地走了。想起之前L对自己说的几句莫名其妙的话,例如记不记得几年前漫展上被打的某人。其实某人就是L。
9.然而只有受害人的诉说是不够的,多年前的漫展也无从查起。女警官性格强势,发誓要为爱人和孩子报仇。但是所有人都认为女警官陷害无辜,因为L工作上对女警官有帮助。
根据事情的发展我准备了两个结局,一个比较偏向于动作,一个偏向于感情。在对话体版本中,故事到嫌犯被抓就结束了。
10.结局一:女警官出院后决定自己处理这件事,队长警告她作为警务人员要依法行事。在一次活动中,女警官掏出凶器劫持了L,让他在公众面前,承认指示他人杀了丈夫,间接害死自己的孩子。此时L已经成为国家某对外活动的代言人,这件事情很快传播到了国外。队长突然意识到,这也是L计划的一部分,利用警方把女警官彻底消灭。队长赶到现场,用扩音器告诉女警官自己的调查结果。告诉她相信警方,不要乱来。然而在L的播种挑拨下,女警官失去理智……一声枪响后,原本的受害者成为了劫持者被击毙。队长质问L这是不是他计划的一部分,大费周章只为了区区小事。L只是淡淡地说,漫展上的那一拳他永远不会忘记。过了几天,警方公布劫持者因为遭遇家庭变故,加上本人罹患抑郁症,多重压力下性情大变,从执法者成了罪犯……
11.结局二:L成了大众眼中的道德模范。反倒是女警官成了迫害妄想症患者,面临巨大的道德压力。队长告诉她一定要坚持下去,不能放弃,警方会有办法换他一个公道。然而,女警官的抑郁症日益严重。终于在一个早晨从家中阳台一跃而下……从此那场案件的真相将永远地消失。在追悼会上,队长居然见到了L。会后,两人单独见面。队长摊牌了,告诉L如果他还是个人,最好去自首。L只是淡淡地回应,那一拳的滋味现在还有。然后离开了……队长这时才明白,L对人性的理解是多么得深入。
改版后,主线就清晰多了,主角的行为模式大致如下:调查案情→抓获凶手→发现疑点,拒绝草率结案→被人质疑,艰难调查→走了线索,胜利在望→受害者死亡,功亏一篑。
主角的动机十分强烈,就是为了心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即使被质疑,被误解,也从未变过。最后的功亏一篑不是他的错,而是受害者的固有缺陷导致的,蒙上浓重的悲剧色彩。
女受害者由于自身的问题,遭遇变故后不能及时走出困难,反而越陷越深。读者对这样的角色可谓是又痛心又气愤。两个结局的最后是自我毁灭。漫展上的那件事固有不对的地方,是不是真的那么该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L玩弄人性,也许是曾经受到很重的伤害有关。布局周密,主动帮自己的仇人,从而掩人耳目地实施计划。真相大白后,读者发现西瓜大的局只是为了芝麻小的事情。可见L是多么的睚眦必报。但是生活中的确有很多以貌取人的现象……
摄影师单纯善良,被人利用。但是并没有收到任何怀疑。也许是L有恻隐之心,不想牵扯无辜人。
嫌犯不务正业,做事冲动,这种人大量存在于社会中,是不安定因素。在故事中成了L的棋子。
女警官丈夫,合格的丈夫担待,为了家庭努力工作。可惜因为妻子被L设定成主要目标。他对L没有多少印象,如果记忆力再好一点,或许可以避免悲剧。漫展那一拳是为了保护女朋友,不应苛责。这样没有做坏事,却因为认识了某人而遭殃的角色,读者会持同情态度。
以上是我对故事的一些分析和看法,谢谢各位观看。